在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过程中,搞好民调工作十分重要。笔者认为,民调工作要善纳民言,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善纳民言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拓展民情渠道,搭建“出气”平台,让群众“有地方说话”。要掌握群众的意愿,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一是构建县乡村三级信访调控中心,实现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土地、涉法涉诉、基层干部违法违纪等5类问题,在县一级成立设立专题信访接待室随时归口接待处置群众来访。广泛搜集社情民意,及时受理各种民事纠纷。二是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到农户中倾听意见呼声。变群众“上访”为党员干部“下访”,甘当群众的“出气包”,让群众把心中的怨恨发泄出来,通过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急,及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心系广大百姓,真情融入群众,让群众“有话好好说”。民为执政之本、情是百善之源。各级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民众观,时刻牢记“官为民仆、位为民政、权为民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难以割舍的感情。在疏导调解矛盾过程中,要与群众情感相通。首先,要尊重群众、理解群众、以热心接待群众。体现以人为本、以情劝导、以理服人的道德风尚。其次,要善待群众、容纳群众、靠诚心打动群众。真诚、坦率、正直、宽厚是连接情感的黏合剂。我们要求各级干部对所有来访群众都坚持耐心倾听,引导群众敞开心扉,将各种想法都毫无保留地讲出来,有的放矢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让群众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诚意和决心。 解决实际问题,密切干群关系,让群众“说的话算数”。群众反映的问题就是矛盾,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就是主要矛盾。只有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真正“让群众说话算数”,群众才能心悦诚服。一是发挥乡级民调中心和村级民调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当事人思想工作,消除群众的对立情绪,使矛盾得到妥善彻底解决。二是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在调解群众矛盾纠纷中的责任。根据每个问题涉及的内容、范围、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做到人人有责任目标,人人有考核奖惩,人人有工作压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有效机制,保证各个问题顺利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