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建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科学制定新农村水利建设规划。根据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对水源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保证量,量身定做水利建设与发展的规划蓝图。在对现有水利工程进行除险加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基础上,从工程技术、设备、投资、服务和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既不能让水“空耗”,又不能用水“透支”。 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发展节水型农业应实行工程节水与农艺节水相结合。一是农田整治工程。应在扩大农业灌溉面积,增加有限土地附加值上下功夫。对现有农田进行统一规划,起高垫低,护砌防渗,建设节水高效田。二是对末级渠系进行节水改造。根据方田面积和农作物分布状况,重新布局田间工程,并将渗漏严重的毛渠改用石头衬砌、混凝土“U”型槽或铺设“小白龙”,形成田成方、渠成网的节水示范区。同时要选择典型地块进行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节水试验,掌握有效数据,实行以亩配水,厉行节约用水。三是推广节水新技术。在变大水漫灌为小水洇浇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新技术,充分利用有限水源产生最大经济效益。四是调整种植结构,延长灌溉周期。同时根据上下游土地墒情、苗情和区域农作物分布情况,合理安排轮灌顺序,将上游水漫漫、下游地生烟的状况,转变为上游顾下游、浇地不作难的和谐局面。 加强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实行产权改造,发展民营水利。小型水利工程大都“积劳成疾”,运行成本高、效益低、浪费水,解决问题的出路是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产权改造。以租赁、承包、拍卖等形式,变国有为民营,变间接为直接。二是优质服务,节约用水。变坐等上门要水为主动为农民送水,跟踪服务到田间地头,给予农民技术指导。三是依法管理,安全用水。利用水权和水市场理论,实施跨地区、跨区域调水,输调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