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文化生活也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但是,从农村文化市场的专项调查来看,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 问题之一,认识的反差进一步拉大。如今无论是乡镇干部,还是普通农民,其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反差进一步拉大。一种认识是就文化办文化,一些富裕村钱多了,于是,购回了体育器材,办起了棋牌游艺室。然而,由于管理方法不得力,没过多久,体育器材大都损坏,而棋牌游艺室成了农民公开赌博的场所,使农村文化游离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另一种认识是只要农民平均收入上去,生活过得富裕了,农民手头有钱了,他们自己会掏钱去办文化事业,用不着集体去操心。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认识,在一些富裕农村,农民自己掏钱办起了“股份文化”“份子剧社”“合伙文化大院”。可是由于没有人予以领导与扶持,缺乏相互有益的交流,所以大多会中途夭折。 问题之二,为谁演与给谁看的问题解决的不好。每年的元宵节、中秋节,应该是农村文化集中体现的节日,因为在这个时候,农民大都会组织文艺节目进行演出。早些年,农民大都是自己凑钱,自己演出自己看。可如今却不一样,每到元宵节、中秋节,大多是县市组织农村文化汇演,把农村的文艺尖子集中排练,然后参加汇演,领导集中观看,完了进行评奖。而这些节目除了汇演外,基本上多数农民看不到,因此出现了农村文化“群众办,领导看”的两张皮现象。 问题之三,农村文化涉及面太窄。其实农村文化内容和形式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文化夜校,乡亲们家里的剪纸、面塑、邻里相处、孝敬老人、待人礼仪、村容村貌、普通话普及、读书竞赛、文艺创作与新闻报道等等。但是在一些乡村干部眼中对农村文化的范畴理解面太窄,所以抓不到点子上。 问题之四,工作政绩的考核空白。如今对乡村两级的政绩考核越来越全面,内容也非常多,比如人均收入、植树造林、计划生育,合作医疗、劳务输出等等。每一项都有具体要求,然而惟独对农村文化建设没有考核内容,用一位县领导的话说,就是文化太虚,不好下指标,难以操作,所以无法考核。 因此,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搞好农村文化建设,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只要摆正位置,下大力气,农村文化建设才会有创新,有发展,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曹申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