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财政金融保险三力合一发展农村合作经济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财政金融保险三力合一发展农村合作经济


责任编辑:董薇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6-12-18
    财政金融保险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基础,农村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合作经济是当前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形式之一,也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促进合作经济发展需要财政金融保险三力合一。
    财政金融在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中的缺陷与不足
    (一)财政支农比重下降,且结构不合理。
    从农业投入总量来看,政府对农业投入的总量近年虽有所增加,但农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2004年,我国用于农业的支出235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致维持在8.3%左右,比1990年的10%约低2个百分点,比1980年的12%约低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财政支农的投入结构也不合理,表现为以下三点:
    l.政府农业投入直接用于生产和基本建设的投入比重下降,用于人员供养及行政开支的比重则不断上升。1998年以来,我国农村财政政策资金用于涉农部门的事业经费开支总体占到了60%—70%,最高年份达到73%,其中2004年占64%。
    2.在财政农业建设性资金中,用于大中型带有社会性的水利建设比重较大,而农民可以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较小。2001年-2005年中央安排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为2840亿元,其中用于重大水利工程和生态建设的占到了70%以上,直接用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仅占11%。
    3.在政府农业投入中,直接用于流通环节的补贴过高,而一些关系农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项目或者没有财政立项支持,或者缺乏足够的投入保障。2004年,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占农业总投入的比重不到1%,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占农业GDP的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
    (二)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力度下滑,并导致农村资金外流。
    据统计,2004年,农业贷款需求总量为17048亿元,农业贷款余额9843.1亿元,农村金融供需缺口为7204.9亿元。2005年,农业贷款需求总量为19216.5亿元,农业贷款余额为11529.9亿元,农村金融供需缺口为7686.6亿元。事实上,近1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缺口每年都在5000亿元以上,有四成贷款需求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
    目前,农业贷款仅占全国贷款余额的5%左右,乡镇企业贷款占全国贷款余额的6%左右。农村金融机构内部信贷严重失衡,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非常困难。
    财政金融支农的各自特点及其作用的发挥
    财政资金的瓶颈及运作机制问题:规模受预算限制,解决生存问题,是在授人以鱼。应使农村金融机构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渠道,以解决发展问题,实现授人以渔。
    构建竞争型的农村金融市场三重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内涵: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三重竞争的状态:所谓“三重”是指,依据金融行业通常的按业务量划分客户层次的方法,农村金融市场由低到高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具体而言,农户小额信贷、个体户、养殖户等贷款构成低端市场,对应的金融机构是小额信贷组织、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县域地区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等为中端市场,对应的机构是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银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城镇化建设等为高端市场,对应的机构为农业银行、其它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
    构建三重竞争体系的建议:金融机构的改革。要推动农行、农信社、农发行、邮政储蓄的改革。
    金融业务的创新。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Yunus)教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对我们的启示是,应从信贷制度、金融产品入手,贴近“三农”。
    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支持和保护。但近年来由于经营风险高、管理难度大,农业保险发展缓慢,业务呈萎缩趋势。
    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根据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农业保险一般是政策性保险,作为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由国家财政予以适当补贴,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农业保险还没有纳入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除了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免交营业税外,没有其他优惠政策。
    缺乏经营主体。由于农业保险业务风险高,面对的是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经营和管理成本高,所以商业性保险公司不愿介入,而国家又没有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机制尚未建立。为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保险的需求,降低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要尽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农业保险制度。
    制定国家农业保险发展规划。要制定农业保险发展规划,研究设计适合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具体险种及风险防范措施。
    构建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要发展互助合作保险组织,积极支持国内商业性保险公司和外国保险机构进入农业保险市场,开展农村和农业保险业务。

上一篇:建设新农村发展生产永远是第一位的   下一篇:基层党建工作的不足与对策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