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农业职业准入制度建设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农业职业准入制度建设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6-12-13
    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不仅体现了“人才强国”与“科技兴农”的重要依存关系,而且关系到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基础和社会稳定。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关系的探讨
    笔者认为,专业、实用人才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专业、实用人才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内在动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准入制度建设的探讨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开发不足,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我国的农业人才资源开发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农业人才资源缺乏合理配置,闲置和空位并存,不利于资源效率的提高。2.农业人才资源整体素质偏低,专业人才比例不高,不利于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3.农业人才资源开发缺乏有效机制,培养与使用严重脱节,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4.农业人才资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认定标准不一,不利于农业职业准入制度的建设。
    三、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立法和规划管理
    在推进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关键在立法,核心在规划,重点在实施。为此,“十一五”期间,农业人力资源开发要紧紧围绕提升、培养、使用三大战略进行,建立完善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研究提出适合我国特点的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中长期发展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保证我国农业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科学、合理、有序地进行。
    (二)加强以提高职业技能为主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在全面实施农民素质培训中,要把提升农业职业技能水平作为重点,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重点抓好四类人才的培养,即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和乡村专业人员。
    (三)加强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大工程实施关键要组织实施好“五大工程”:一是要组织实施好“新世纪农民素质提升教育培训工程”,有计划、成系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要组织实施好“新世纪高层次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潜能,为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三是要组织实施好“新世纪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信息服务工程”,为农业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人才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信息服务。四是组织实施好“新世纪农业人才资源开发评价工程”,建立“以人为本”的农业人力资源开发评价管理体系,确保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五是组织实施好“新世纪农业农村人才市场开发工程”,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人才市场的形成,促进农业高等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学用结合,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提供有效的法制保障。
    (四)加强以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为主的准入制度建设一是要建立完善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中长期规划,构筑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和农业准入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和农业准入制度建设的立法管理,强化论证和规范管理;三是不断扩大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覆盖面,强化分类指导,尽快将技术复杂、通用性广以及涉及到食品安全、消费者利益等领域的农业职业,全部纳入职业技能鉴定范围,依法推动我国农业准入制度建设的全面实施。
    (五)重视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机制建设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力度,尤其要向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建立就业资金投入机制,积极调整各级财政支出结构,强化中央政府的支持力度,使得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优先发展。三是引导农民进行教育投资,改革收入分配机制,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机制,培育和发展运行正常的劳动力市场,创造出一个自动吸纳高素质劳动者、排斥低素质劳动者的机制,促使农民增加教育投资(司洪文)。

上一篇: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是否需要农业合作化?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