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领导给贫困户送钱,表示关心慰问,体现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的关怀,是电视新闻中并不鲜见的镜头。但在贫困山乡,耳闻目睹的一些现象却让人回味,深感送温暖也得要讲讲方式方法,不然效果会大打折扣。 访贫问苦中送钱的行为多了,有的贫困户认为扶贫开发就是拿钱给他,而不理解各级政府为扶贫建立的一些长效机制和措施,看不到或不愿参与党和政府为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做的其他种种努力。在贫困乡采访,有三个故事让我难忘。一个是说乡里发放苞谷(救济粮),村民说,我家没磨子,我不要,言外之意是还得给我发个磨子。一个是说某县宣传部给一农户价值5000元钱的物资建房,物资拉到后,农民抱着手说:“你要把房给我建好啊。”经说服后又说,那得拿点搬运费来才好找人搬。第三个故事是说有个村一个先富起来的大户,请了个农民看鱼塘,每月200元包吃包住。有一天他突然辞工,问及原因,他说,我打工吃大亏了,我来打工,家里没人,人家上级来扶贫,邻居在家的都得了500块钱,我打两个月工还没有他们一天收入多,我以后都要少出门,免得又错过这种好事。 三个故事都是真实的,而且类似的故事并不少见。这样送钱送物的“送温暖”,往往会让一些人产生等靠要思想。因此,“送温暖”中,我们更应该扎扎实实地为贫困群众干些实事,要变“输血型”为“造血型”扶贫救助,让农民长期得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