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新农村”读本要让农民读得懂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新农村”读本要让农民读得懂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6-12-12
    近几天到村里采访,听到好几位村干部说,《河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读本》写得好,没有长篇大论和空洞的说教,讲的都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实在话,没啥生字,没啥生词,农家俚语夹杂其间,读起来朗朗上口,农民看得懂,也喜欢看。
    其实,这个本子前几天我也看过,当时就感到耳目一新,像是一位见多识广、口齿伶俐的老农在拉家常,娓娓道来,平易近人。但我不是农民,我的感受不能代替农民的感受。直到听了几位村干部的话,我才真正确认了自己的直观感觉。
    近年来,面向农村发行的各类读本,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多,但真正让农民爱看的却不是很多:有的像教科书一样干巴,吸引不住农村读者;有的专用名词太多,农村读者理解难度大;有的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理论性”太强,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较差。
    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以下三点:一是编写者在编写之前没有深入农村进行体验和调查,想当然地认为,他们的表达方式农村读者应该能接受,他们编写的内容就是农民需要的内容。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所谓编写水平,提升所谓的学术价值而故作高深,却忽视了书本的特定阅读对象。三是为了一味单纯地强调配合形势,跟紧形势,或者说为了抢占市场,抢占发行先机,在很短时间内弄出来的“急就章”,有应付、投机取巧之嫌。
    面向农村发行的读本,其内容无论是政策宣传类的、形势教育类的,还是科技推广类的,只有农民愿意看、喜欢看,读得懂、学得会,能掌握、会应用,才算达到了最终目的。如果撇开这些,盲目的、无针对性的编写一些农村读者不爱看、看不懂、学不会的所谓“著作”、所谓“农村读本”,说轻了是经验不足,说重了是官僚主义。不但浪费了农村读者的财力和时间,而且还会使农村读者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类似的读本应该还会不断地编写出来。希望各编写单位都能真正从农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理解水平出发,放下学者专家的架子,多体验,多调查,多下工夫,真正编写出农村读者喜欢看、看得懂、学得会的农村读物。 

上一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送温暖”讲方法更要看效果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