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力破“三农”难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就如何构建农村流通市场体系,湖南商学院柳思维教授带领课研组对湖南6个县(区)农村,历时半年进行调查,
拟定31个相关问题调查表,发送312份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到农村市场体系发展的主要方面。调查后形成上万字的《建设和谐新农村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市场流通》调研报告。
“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柳思维的调查报告涉及到农村收入、支出以及农村金融服务、市场流通等十大问题,对客观全面地了解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应对举措都有很好的作用。”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看完调研报告后如是说。
中国经济时报:农村市场流通不畅、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是困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目前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哪里?收入为何不高?
柳思维: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64.29%的调查者认为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33.48%的认为是外出务工收入,24.55%的调查者选择了经商业,8.04%的调查者则选择了其他副业收入。湖南农民现阶段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依靠种植业、养殖业的格局未发生根本的变化。
当前农民收入不高受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农民收入不高加大了我国城乡市场购买力的差距。对于“农民收入不高的主要原因”调查,50.45%的农民选择“本地经济不发达”,46.8%的选择“农资价格高”,28.57%的选择“自身素质不高,就业能力差”。农民的直观看法,表明了对当地经济不发达的忧虑,以及对农产品价格低和农业生资价格高的不满。
中国经济时报:在农村市场流通中,农业生资商品流通存有哪些问题?
柳思维:通过几个项目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农资市场流通问题较多。
第一,由于农业生资价格上涨导致农民购买商品的支出中,购买农业生资商品成了开支最大的项目。在询问“哪一项支出项目最大”时,50.89%的农民认为是购买农业生产资料,37.5%的认为是购买日常生活用品,20.98%的认为是购买粮食与副食品,20.54%认为是购买家用电器。
第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负担增加或收入减少。在选择“日常购买活动中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是什么”时,57.14%的农民选择“购买农业生产资料”,21.88%的选择“购买药品”,19.2%的选择“购买家用电器”,19.2%的选择“购买建材和五金商品”。说明农民购买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既花时间又耗费精力。农资流通不畅、农业生资商品市场问题较多。
第三,农民对发展农业生资连锁店要求强烈。对于“连锁店在农村市场的延伸,首先应该发展哪一类商品连锁店”的问卷,有46.63%的被调查者反映应首先发展农业生资连锁店,仅次于首先发展食品类连锁店的要求,这说明农业生资流通领域是发展农村连锁店的重点之一。
第四,农业生资流通领域是农村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重点领域。农民在问卷调查中,反映农村假冒伪劣商品主要集中在食品类和农业生产资料商品中。
中国经济时报:农民在农村金融市场融资方便吗?能否享受金融服务呢?
柳思维: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残缺,农民向银行融资困难,也享受不到便利的服务。
一是农民遇到经济活动中的困难时,79.46%的被调查者选择向“亲友借款”,29.91%的选择向“同村富裕户借款”,到“乡镇银行网点申请贷款”的只占15.18%,到“县城银行网点贷款”的只有5.8%。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农村金融体系和网点较为残缺,农民融资有较大的困难。
二是农民不到银行申请用于农业生产或其他经营目的贷款的主要原因,38.39%的农民认为“找银行贷款困难”,38.39%的认为“银行一般不贷款”,16.07%的认为“找银行贷款不方便”。集中说明了农民到银行贷款困难的现状。
三是选择“存款主要存在何处”时,33.93%的农民选择存在“乡镇邮政局储蓄所”,30.04%的选择“农业银行乡镇分理处”,12.05%的选择“县城银行网点”,11.16%的选择“市区银行网点存款”,还有10.27%选择存在“其他地方”。说明地理距离是影响农民存款地点选择的主要因素,也表明农村金融网点的缺乏导致农民难以享受便利的金融服务。
中国经济时报:个体工商户和集市贸易是否仍是农民参与农村市场流通的主要形式?
柳思维:是的。湖南省农村市场流通组织的发展并未达到从整体上进入流通组织创新的阶段,农民流通观念还较为传统。但部分农民对建立“专业生产协会”要求强烈。传统的集市贸易仍是农民参与农村商品流通走向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在“一个月去集市参加交易活动有多少次”的调查选项中,2次交易以上的合计达到74.28%,说明农民参与集市贸易的交易占大多数,因此农村市场的业态创新与农民流通观念的创新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中国经济时报:农村金融体制是阻碍农村市场流通的重要因素,应该如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柳思维:大部分农民主要靠亲友借款,贷款难在贷款渠道和农村银行网点的缺乏。很多经营机构向农民“补血”,但是不“出血”。现在要让农民富裕起来,必须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及时给农民提供资金服务,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的小额信贷问题。现在的金融服务更需要的是给农村农民雪中送炭,让农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这一点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