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在全国总人口和总劳动力中占70%,而每个劳动力平均占有耕地不到4亩,仅是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如此紧缺的土地根本无法承载如此庞大的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如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中国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头号难题。12月3日,出席在南京举行的新农村建设与创业就业论坛的官员和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 强化培训:培育适应城镇产业需求的新农民 江苏省委农工办副主任程玉松:现在全国农村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的已有2亿多人。到今年6月底,江苏省2665万农村劳动力中,进入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的达1578.3万人,约占总数的60%。全国仍有1亿多、全省仍有700万左右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城镇和二三产业也仍有较大的空间吸纳农村劳动力,但问题是仍滞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大多科技文化素质偏低、难以适应城镇和二三产业的需求。在南京安德门劳务市场,每天有上千人进场,但符合企业招工要求的仅占10%左右。真可谓企业“招工心切”,农民“望工心叹”。 据统计,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9.2%,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7.5%;江苏省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仅为8年。受此影响,农村劳动力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二三产业就业,同时又加剧了低层次产业领域就业的过度竞争,从而影响了农民工的务工收入。 专家们提出,各级政府应及时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点由注重推动输出转到培训农民、提高农民上来。各级财政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支持力度,安排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尤其是对贫困户劳动力要实行全额免费培训。 解决户籍问题:让农民工成为“新市民” 程玉松:农民工虽涌入了城市,但并没有融入城市,他们长期劳动在企业,生活却游离于城市社会和公共服务之外,成为城里的“边缘”群体。如果长期下去,必然危及城市的安宁,也不利于农民工自身的发展和子女的成长,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要从解决农民工的户籍问题入手,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高度作出制度安排,解决这个问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应适当放宽农民工落户条件,大城市可优先解决那些有突出贡献的农民工的户籍问题,让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部分农民工率先变为真正的市民。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在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公共政策、建设公用设施、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统筹考虑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的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需要,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邓鸿勋:江苏在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方面创造了不少好经验。按照城乡统筹、和谐就业的思路,江苏省劳动力市场全面向农村劳动力开放,提供免费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通过南北挂钩开展劳务协作,使196万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到苏南就业。进城务工农民逐步享受到与城镇劳动者同等的劳动保障权利,进城农民工的子女同样可以按地区入学,采用多种办法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使他们成为城市“新市民”。 鼓励回乡创业:带动劳动力就地转移 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吴可立:从统计数据看,近几年工资性收入已成为江苏省农民增收的最大来源,占了农民收入增加额的三分之二。2005年,全省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2786元,已占纯收入的52.8%,占纯收入的比重分别比“八五”和“九五”末提高17.9和6.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在获得就业岗位的同时得到了比较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能带来工资性收入的社会就业,对于安民意义重大,但对于富民则显得远远不够。必须有尽可能多的农村劳动者走上创业致富的快车道,去获取资产资本性和经营性收入。这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致富个人,更重要的是可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这种效应往往一个带动一群,一群拉动一片。近年来,这方面出现了可喜现象,全省进城务工农民回乡创业的已达到2.76万人,创办了近万个企业,投资金额达到88亿元,带动农民就地转移的成效相当显著。 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我们村在常熟市最东南与昆山、太仓交界的偏僻角落,全村近800人。我们着力发展三业生产,完善配套服务,全面扩大就业。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副则副、宜商则商,宜重则重、宜轻则轻的原则,全村600多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在村里有了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通过寻找新项目、上新产品,发展村级工业,吸纳了280名青壮年劳力就业。建设生态化养殖种植基地,扶持10多户禽畜养殖专业大户,100多名中老年劳动力从事专业化、集体化生产劳动。鼓励民营个体经济,目前有证有照的个私企业74户,本村劳动力就业者超过百人。发展社会生活配套服务,从事绿化、环卫的40多人,企业食堂工作人员30多人,村干部以及条线管理人员30人。随着村里商业、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行业的兴起,还吸纳聘用外来员工1000多名,分别充实了工业企业、民营企业、生态种养、物业管理、治安保卫等条线部门。2005年,村民人均年现金收入达1.45万元,人均非现金集体福利2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