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如何理解在新农村建设中促进社会和谐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如何理解在新农村建设中促进社会和谐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新华网 ︱ 发布日期:2006-11-28
    新华网北京11月27日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视,并将其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措施提出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决定》这样提出问题是出于以下考虑: 
    第一,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整合,建立一元化的和谐社会结构;必然要求工业与农业同步发展,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必然要求缩小并最终消除城乡差别,为和谐社会提供稳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农村稳,大局稳;农村和谐,全社会才能和谐。 
    第二,当前我国城乡关系中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突出表现在:一是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二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三是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城乡面貌反差较大。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实现了这一目标要求,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生产力水平将大大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将明显增强;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将明显提升,绝大部分农民将过上小康生活;农村的社会事业、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将全面推进;农村的基础设施将更加健全,农村的生产条件将更加完备;农村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将进一步完善。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农业院校大有可为   下一篇:文化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发挥春风化雨独特作用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