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6095.3亿斤提高到2005年的9680亿斤,最高年份超过1万亿斤,年均增加130多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2005年的3255元,按可比价计算增加了4倍多,年均增长7%。 一村一品适应了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推进,要求经济发展走专业化、规模化的路子,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许多地方以村为基础,逐步形成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培育主导产业,创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和拳头产品,激活农村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发展模式。一村一品的发展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规律,并成为加快农业和农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市场经济逐步发育,商品生产加快发展。改革的深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为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创造了条件。各级政府适应形势需要,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专业化生产,并开始以村为单位推广种养业优良品种。1987年,农业部以村为单位开展了优良小麦品种推广活动,提高小麦品质和商品率,增加小麦生产效益。到80年代后期,各地已涌现出大量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专业户,出现了不少专业村和专业乡镇。 进入9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深化,农业市场化程度稳步提高,农业开始由单纯的种养业生产向加工、营销等领域延伸,为推进以专业村为主要形式的一村一品创造了良好条件。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行农工商、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而带动了一村一品的发展。在东部地区出现了大量的二、三产业和外向型农业以及多种经营的专业村镇,中西部地区也出现了许多种养业等专业村镇,其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都已达到较高水平。 进入新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要求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农村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对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形势为一村一品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有力促进了一村一品的发展。 去年11月,曾庆红同志亲自出席了在陕西杨凌召开的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今年5月,农业部召开了全国发展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议,杜青林部长作了专题报告,结合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深入阐述了推进一村一品的重要性,系统总结了各地发展一村一品的经验,明确提出了推进一村一品的总体思路,对今后发展一村一品作出了全面部署。今年6月,农业部专门建立了发展一村一品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机制,明确把发展一村一品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全国发展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议以后,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行动,采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一是成立专门机构。有17个省区市建立了发展一村一品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形成推动工作合力。二是制定政策措施。有5个省制定推进一村一品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一村一品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三是编制发展规划。11个省区按照本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制定了发展一村一品的具体规划。四是深入调查研究。各地组织人员,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本地资源状况,研究发展一村一品工作的切入点,找准培育区域主导产业。五是举办一村一品成果展。刚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专门设立了一村一品馆,全景展示各地新农村建设中一村一品发展的最新成果。一村一品在中国正朝着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跨区域、大规模、集群式发展格局,成为村级经济的主体,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实践证明,一村一品符合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实际,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强村富民的具体行动。在推动一村一品发展中,我们重点做到四个方面结合: 一是与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相结合。家庭承包经营是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发展一村一品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和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利于充分发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优越性。我国人多地少,农户经营规模小,发展一村一品,可以收到“远看一大片、近看有界限”的专业化、规模化的效果。 二是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我们认为,发展一村一品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加工需要,采取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方式,积极培育一村一品基地作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第一车间”,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提高一村一品的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形成一村一品、一品一社,一乡一业、一业一企的龙型经济模式。 三是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相结合。我们根据一个村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面向市场需求,发展一村一品,有力地集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从而促进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学化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做到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四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是建设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在发展一村一品中,我们既抓培育当地主导产业,又注重提高农民素质。农民不仅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参与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学到了先进种养技能、加工技术、营销技巧与合作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农业部发展一村一品办公室主任 郑文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