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对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都需要有消防安全作保障。为此,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历史性写进了“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要求,为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注入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深切关怀,同时这也是站在全党和全国工作大局的高度,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消防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如今,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消防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和火灾因素大量增加,农村消防力量、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的消防管理机制,已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和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防安全需求,农村火灾形势十分严峻。2000年至2005年,全国农村累计发生火灾48.1万起,造成9692人死亡、11314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35.86亿元,烧毁建筑1788万平方米,26.5万农户受灾;农村火灾各项指标均占同期全国火灾总数的60%以上。“致富千日功,火烧当日穷”。 农村火灾多发不仅给农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而且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保护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为农民全面奔小康保驾护航,控制农村火灾的发生,尽可能减少农村火灾造成的损失,是每个消防工作者的职责。 针对目前农村消防事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关部门应健全农村消防工作组织网络,广泛开展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农村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三级消防监督管理作用,开展农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构筑政府领导、群防群治的新农村消防工作格局,以加强农村消防规划和消防基础设施为重点,提升农村抗御火灾的综合实力。 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也是实现农村消防安全的主体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农村公共消防安全水平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