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支持,更是以人为本地从乡风村容、社会文化事业以及民主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求解。分析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推进新农村建设,总体上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 一、夯实基层组织,加强农村发展的组织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在思想上不断强化先进性意识,行动上全面落实先进性要求,争做致富能力强、帮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做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的榜样,做树立社会新风尚的表率,甚至可以考虑给每个基层党员划定一个责任区,明确党员在责任区的职责,使基层党员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生产发展。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实现生产发展的根本途径。一是要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村级公路的管护和绿化美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整治,确保旱能灌、涝能排,不断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要加大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培训,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为农产品出口创造便利条件,为农产品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必要支持。 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生活宽裕。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到位;加强对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要围绕市场需求,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上做文章,逐步推进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延伸农副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促进乡风文明,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利用“宣传一条街”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要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科普工作,逐步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氛围。 五、抓好农村规划与建设,促进村容整洁。村容整洁,要求乡村面貌出现新变化。要注重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搞好规划编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是编制镇区规划,吸引周边村庄向镇区靠拢,增强镇区辐射力和带动力,加快推进城镇化。二是选择有条件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搞好村居规划建设试点。三是各镇可以考虑编制1—3个中心村的发展规划,完善其道路、供排水、学校、卫生、小商品市场及其他配套服务功能,引导周边村庄特别是不适宜人居村的村民到中心村建房,对远离镇区和中心村的村庄,可以采取在原址上编制村庄发展规划的方式逐步发展。另外还要注意避免比较密集的村居在公共事业方面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 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管理民主。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促进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要建立健全村级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及时全面的搞好村务公开,对重大事项要做到事前公开,发扬民主,让群众参与决策。要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促进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七、注重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要重点抓好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着力解决部分村居没钱办事的问题。要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要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健全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减轻农民在看病就医方面的负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