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经济日报 ︱ 发布日期:2007-3-2
    建设现代农业,归根结底还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大力培养新型农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人力资源支撑。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之计。去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不断增加投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效率,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教育培训机制,在搞好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中央财政设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补助资金,各地也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了相应的培训经费,有关部门还共同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已取得明显成效。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大多还缺乏职业技能,这种状况既影响现代农业建设,又影响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因此必须更加充分地认识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培养造就建设现代农业人才队伍的重要性,大力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努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一是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要切实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模,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把更多的农民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要积极发展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使之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
    二是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和权益保护。要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机制,加大“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支持力度,并从农民工中培育一批中高级技工,以适应制造业发展需要。还要按照城乡统一、公平就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民外出就业的制度保障。
    三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要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扩大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加大对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类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
    与此同时,要通过加强在岗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教师、乡村医生、计划生育工作者、农技推广人员及其他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还要进一步转换乡镇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加大城市教师、医务人员、文化工作者支援农村的力度,完善鼓励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的有关办法,引导他们到农村创业。(经济日报评论员) 

上一篇:警惕农民负担反弹新动向   下一篇:委员称农村合作医疗要警惕穷帮富现象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