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加快吉林省西部新农村建设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加快吉林省西部新农村建设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吉林日报 ︱ 发布日期:2007-2-2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基本思路,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现代农业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产业支撑,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点,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要求,没有现代农业,其他各项建设就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 
    目前,吉林省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虽然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还较大。因此,西部地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自身实际,发展农村生产力,逐步缩小城乡各方面的差别;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努力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种植业生产效益,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加速培育农村先进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特色和比较优势,进一步引导农民大胆打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推广一批适合吉林省西部生产条件的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紧密联系市场,不断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发展高产出、高效益的优势农业,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吉林省西部资源丰富,人均耕地、草原、宜林地、水面、芦苇面积都居全省首位,适合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应呈现多业并举的格局,特别是应大力发展牧业,加快林业和渔业的发展进程。目前,吉林省西部有国家级大型商品粮基地市,是水稻、烤烟、油料、糖料、杂粮杂豆等农产品的重要产区,但传统的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农业种植结构,仍限制了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增长。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应用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只有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加快畜牧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产品加工、储运、流通设施建设,才能提高农业增产的能力。吉林省西部生态条件较差,干旱、盐碱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生态环境建设是吉林省西部加快农业发展的前提,确保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充分利用,合理改良盐碱地,将推动西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3、要建设好农业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
    结合吉林省西部优势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农业产业化基地,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大力培植龙头加工企业,引导它们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销售,积极开拓市场,在增产粮食、积极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推动西部农业生产由粮食生产、牧业生产向农产品加工业迈进。目前西部已拥有大鹦哥绿豆、黑水西瓜、福顺辣椒、万宝粉条、大安白鹅、通榆草原红牛、瀚海珠牌葵花仁等名优特产品,并在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今后在围绕上述优势农产品生产的同时,进一步以培育特色产业、特色产品为关键,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延长产业链,加快吉林省西部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
    4、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支撑。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现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大力引进种养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全市主要农产品优种化率。同时,要加大科研投入,集中科研力量,重点解决优势农产品的提质增效等问题。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与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行形式多样的合作,派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直接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科技难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培训基地,成立农业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加大对农民实用技能、技术的培训力度,培育新型农民,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效益。

上一篇:人大代表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   下一篇:人大代表建议取消“农民工”称谓统一称为工人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