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用“五个坚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用“五个坚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人民网 ︱ 发布日期:2007-2-21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全局,以农民增收为第一指标,抓好“五个坚持”,建设现代农业,实施农业东向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安徽农业的奋力崛起。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三农”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来展开。各级党委、政府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委,这既是对农委的信任,也是给农委在压担子。各级农委要珍惜这次机遇,当好参谋,加强协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要以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为总抓手,以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抓好125个示范镇、1135个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和完善结对帮扶机制,加强工作指导和督查,及时总结典型,制定配套政策,推动示范工程建设。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良种工程、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阳光工程培训、测土配方施肥及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等农业项目要向示范村倾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建设中来。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新农村建设建功立业活动”,组织100家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与100个村实行结对共建,组织100家龙头企业扶持100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二、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把粮食作为重点支持的产业。而粮食产业正是我省的优势所在。要着力抓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培育粮食大县行动,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升品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提供空间。立足安徽灾情多发的特点,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落实抗旱防涝措施,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提高农业的稳定性。以实施畜牧、渔业富民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提高我省养殖业生产水平,着力实现养殖业大发展,确保我省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到“十一五”末达到50%以上。以“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为抓手,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块状农业发展,实行错位竞争,近年内集中建设好100个特色专业村。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建立和完善农业部门牵头,农业高校、科研单位参加的“三农”会商制度,开展重大高新技术研发,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集成创新,发展“傻瓜”农业。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精心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农机富民工程、超级稻示范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阳光工程实施力度。 

  三、坚持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安徽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抓住农业部把我省列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试点省的机遇,加大扶持力度,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组织实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创建工程”,年内省市县三级创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示范组织500家,其中省级示范组织100家。充分发挥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和凝聚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加快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完善政策,改进服务,推动建立有利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制度。整合资金,加大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推动加快有关立法进程,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加强指导和培训,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人代表纳入“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培训一支高素质的业务辅导员队伍。 

  四、坚持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近年来,我省农业产业化有发展、有成效,但步子还不够快,水平还不够高,集中体现在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当务之急是要通过培育和引进,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强力推进“121强龙工程”的实施,发挥已有省级和国家级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围绕提高对农户的带动能力这个核心,建立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风险保障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和行业协调机制,强化龙头企业为农户服务的功能,使农民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明显增加。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抓住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我省东向发展的历史机遇,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建立招商引资平台,积极向东部发达地区争取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吸引省外“大龙头”在我省建基地、办企业。突出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扶持龙头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进农业名牌战略,重新评选和认定一批安徽名牌农产品。继续抓好皖优农产品进超市工程,有针对性地组织市场开拓活动。 

  五、坚持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我省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土地联产承包、农村税费改革、粮食补贴、农科教结合、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多方面改革和探索,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改革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一是进一步抓好惠农政策的落实;二是积极参与和推动农村综合改革;三是积极推进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四是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五是加快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六是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作者:安徽省新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农委主任 毕美家)  
  
   

上一篇:农业科技进步成现代农业建设重要支撑点   下一篇: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意义重大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