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现代农业示范不能"看起来很美"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现代农业示范不能"看起来很美"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新华网 ︱ 发布日期:2007-2-13
    一个曾经果实累累的荔枝园,成为一片荒地,很多果树已经砍掉,篱笆千疮百孔,明显处于撂荒状态。记者日前看到的这一幕,令人很难相信它多年前还是当地一个称为"现代农业典范"的千亩果园。 
    这个千亩果园的破落原因很简单:前些年荔枝丰收,价格跌至每公斤几毛钱,连摘果的成本都不够,荔枝卖不出,地租没办法交,更没有办法进行品种改良,承包的农户很快就挺不下去。令人痛心的是,广西很多市县农业部门前些年搞了不少这样的"现代农业"样板,现在不少已经垮下来,有的改种了其他作物,还有的留下许多纠纷。
    这种"现代农业样板"的失败,究其根本,他们并非"市场经济"的产物,而几乎都是一些地方领导的"政绩"体现。在当年发展"现代农业"的口号下,为了不落人后,着力建设"千亩果园"、"万亩果园",打造所谓的"水果大镇"、"水果大县"品牌。在这种出发点支配下,不惜投入重金,将之打造成所谓的"精品工程",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成为"看起来很美"的"花瓶样板"。这种"千亩果园"、"万亩果园",要害是只管"种"不管"收";只管生产,不管流通、销售和加工,农民虽然在行政命令或政策诱导下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但它与传统农业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陷入丰产不丰收的"果贱伤农"怪圈几乎成为必然。
    现代农业的特征是商品化和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根本要求是与市场接轨。它当然需要样板,样板的示范作用,不仅在于能使广大农民直观地认识现代农业,更重要的是以点带面,使他们能够"有样学样"。从这个角度,现代农业样板不仅是供"参观"的,更是供"学习"的。这种靠吃资金"偏饭"、开政策"小灶"喂起来的"花瓶样板",管理和运行成本高昂,农民根本没办法效法和推广,不仅本身浪费大量财力物力,而且使农民对现代农业产生误解。
    现在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些地方提到发展现代农业,认为关键是加大投入,但对加大的投入,花在哪些方面、哪些环节却心里无数。以往的教训表明,发展现代农业的钱,不能花在打造这种没有推广价值的"花瓶"上,不能花在"一窝蜂"、"大呼隆"的刮风上,而应该用在夯实产业基础,促进社会分工上。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农业科技推广,健全服务农业的市场体系,提高就业者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特别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形成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都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各级政府一要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二要摒弃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心态,真正把钱用出效率、用出效益来,避免造成财流百处,效果不彰。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一个地方这项任务完成得如何,不能看其树立了多少孤立的"样板",而应看它的产业化水平,看其是否实现了农民持续稳定的普遍增收。毕竟,现代农业的成功,是对传统农业的提升,是中国农业形态的全面转型。

上一篇:农村金融如何落实“一号文件”   下一篇:农技“110”何时能在全国推广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