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支撑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支撑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南方日报 ︱ 发布日期:2007-1-18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现代农业一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是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什么是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建设现代农业是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本文作一个简略的分析。 
    现代农业具有科学化、机械化、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和高劳动生产率等特征
    人类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般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原始农业是人类农业的初期阶段,主要存在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主要特征是人类使用石器、棍棒等简单工具,有目的地种植和养殖以获得食物。原始农业的贡献是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但是,原始农业的技术和产量十分落后,刀耕火种,靠天吃饭。
    传统农业是人类农业发展的一个很长的阶段,大约始于石器时代末期和铁器时代初期,迄今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总体上仍然处于传统农业阶段。传统农业最基本的特征是技术停滞,农民以世代相传的直接经验为技术基础。由于技术停滞,传统农业的资源配置已经达到了极限,但是生产率很低,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均衡。传统农业是“有效而贫穷的”。
    现代农业是在采用大机器生产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发达国家大体上是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现代农业的。现代农业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第一,科学化,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组织管理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自然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第二,机械化,现代农业实现了全盘机械化,并向自动化迈进。
    第三,市场化,现代农业是市场经济,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空前发达。第四,专业化,现代农业的社会分工日益深化,农业生产形成了地区分工、生产环节分工和生产工序分工。第五,社会化,现代农业的产业链条延伸,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量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活动由各种专业化服务组织来完成,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第六,高劳动生产率,在现代农业阶段,城市化和工业化提供了大量农外就业机会,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大大下降,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第七,环境优良化,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农民的生活方式根本改变,城乡差别明显缩小或消逝。
    建设现代农业就是推进农业现代化
    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是什么关系?所谓农业现代化,就是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具体说,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和科技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为既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环境质量的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所谓“化”就是过程。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运作和推进这个过程。具体说,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农民发展农业。可见,本质上,农业现代化与建设现代农业是一致的,建设现代农业就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农业现代化是目标,建设现代农业旨在实现这个目标。农业现代化应当怎样标识?由于没有一套国际和国内公认的农业现代化标准,我国各地都在探索建立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力图既符合国际一般规范,又能反映本国和本地区的特色。例如1999年广东省制定了《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于指导广东全省建设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规定的那些方面或内容,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具体目标。如果把达到农业现代化目标理解为终极任务,那么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工作重点,构成建设现代农业的当前任务。这是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的区别。根据2006年中央1号文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建设现代农业是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描绘了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其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如何理解?
    首先,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蓝图中,生产发展是首位和基础。没有生产发展,就没有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
    其次,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生产发展的核心。现代农村的生产包括一二三产业。现代农村产业体系以现代农业为核心,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等二三产业相配套,形成一个组合完整的有机产业体系。现代农业是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的核心;否则,没法与现代城市产业体系相区别。
    最后,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从前述现代农业的特征可知,应当从狭义和广义分别去理解农业现代化,狭义的农业现代化仅仅指农业生产部门的现代化,而广义的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部门的现代化,还包括农村发展的经济社会内容。
    建设现代农业涉及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如新的产业体系,新的发展环境,新的农民主体,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管理方式。因此,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傅晨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南水北调新构想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暴露出的九大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