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构建粮食流通新体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构建粮食流通新体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 发布日期:2007-3-23
    建设新农村、服务新农村,是粮食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粮食流通新体制,促进粮食行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巩固宏观调控成果、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本文就搞活粮食流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充分认识粮食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服务职能和促进作用
    1、农业、农村和农民是粮食工作的基础,粮食流通与生产、粮食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粮食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粮食购销市场化条件下粮食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粮食从业人员必须主动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2、粮食事关国计民生。在经济欠发达的广大农村,粮食生产始终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各级粮食部门要把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引导和扶持农民优化产业结构,帮助种粮农民增收,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指南和根本目的。
    二、认真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1,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购销主渠道作用。利用其网点、设施、资金、人力和政策优势,努力转换经营机制,创新收购方式,搞活购销经营,最大限度的收购农民余粮,确保不出现农民“卖粮难”。
    2.积极培育和鼓励多种市场主体参与粮食购销,活跃农村粮食购销市场。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努力为从事粮食经营的各类企业、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指导和服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营环境,支持他们按照国家政策积极人市收购。
    3、培育和壮大粮食经纪人队伍。粮食经纪人已成为促进粮食流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是市场条件下粮食购销的中介环节。要通过政策鼓励、利益吸引和行为规范,充分发挥粮食经纪人在大粮食、大流通中的补充作用,为农户售粮提供便利服务。
    4.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国务院制定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搞好市场预测,主动做好仓容调剂、仓库维修、校验计量器具等各项准备工作,在市场粮价有可能低于收购价时,及时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科学确定指定库点,做到布局合理,尽量满足农民售粮的需要;指定库点实行挂牌公布品种、价格和质量标准,敞开收购,为售粮农民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5.搞好产销对接。通过加强产区与销区的动态储备合作,鼓励和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示交易活动以及粮食批发市场网络的外向辐射作用等方式,搞好产销衔接,巩固和开拓销售市场,建立紧密的产销合作关系,平衡粮食供求,确保市场稳定。
    6.积极推进粮食收购骨干网络建设。通过仓储设施、库容环境、信息系统、经营机制、人才队伍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使骨干粮库成为粮食收购的集散点、粮食储备的承储点、应急粮源的保障点、粮食物流的节点和粮食宏观调控的有效载体。
    三、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1.坚持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认真做好粮食收购资格许可工作。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及时受理粮食经营者的入市收购申请,严格审查资质条件,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办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2、加强市场监督检查,依法保护和规范各类粮食企业合法经营,维护粮食市场正常秩序,稳定市场价格。依法开展粮食执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粮食收购中压级压价、坑农、害农和扰乱正常粮食市场经营秩序等违法违纪行为。协同有关职能部门加强粮油食品质量和卫生监管,严禁陈化粮流人口粮市场。
    3.加强国家粮食政策法规的宣:传贯彻,加强对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用粮企业和粮食转化企业的监督指导,加强对粮食经营者购销经营行为规范的教育培训,督促粮食经营者定期履行粮食购销存统计数据报告义务。
    四、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促进粮食工业反哺农业
    1.大力发展订单粮食。继续完善“公司+基地+农村合作组织+农户+市场”的粮食产业化合作经营机制,粮食企业与种粮农户建立直接的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广泛推行“二次结算”、延期保值结算、“二次分配”的办法,充分调动农民开展粮食订单的积极性,扩大订单和基地覆盖面,提高订单履约率,确保订单对农户带来实惠。
    2.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粮油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按照“专、新、精、深”的要求,开发营养、健康的粮油新产品和深加工产品,以质量铸造品牌,打造粮油精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粮食工业反哺种粮农民,提高农民的种粮效益。
    3.积极培育和扶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粮食产业开发激励机制。对重点优质农作物加工龙头企业,从基地规模、生产能力、产品质量、效益、资信水平、科技含量、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带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并在政策、资金、工艺和技改项目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4.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鼓励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以资金、技术和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劳动力等要素人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完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多种形式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建立政府、保险机构、企业和农民共同参与的粮食产业开发风险防御机制,提高企业和农户抗风险能力。
    五、创新服务体系,全方位服务种粮农民
    1.发展农村粮食经济合作组织。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围绕特色粮食产业和优势产品,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帮助和扶持种粮大户协会、粮食经纪人协会、农村经济综合服务社等,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开发和产销衔接。
    2.完善粮食市场信息系统,建立快捷准确的价格监测机制,加快粮食价格监测点布局调整,全面监测反映粮食市场的变化,及时为广大农民提供粮食市场信息服务。
    3.深入开展农村市场调查,主动服务粮食生产。在春耕生产及秋冬种植关键时期,开展农民种植意向、农民需求意愿、生产成本构成及变化的调查,及时掌握发布粮食生产动态信息,科学引导农民发展粮食生产,优化种植结构。
    4.开展粮食科技下乡活动。宣传普及农村储粮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储粮技术咨询与技术培训,改进农村储粮装具和推广除害技术,指导农户科学储粮,减少农村产后储粮损失。同时,依托农村农技部门,向农民提供优良的种子、生产资料、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科技服务。
    5.大力发展农村粮油超市和粮食集贸市场,广泛开展“四代一换”活动,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粮食企业充分利用仓储、加工设备和技术优势,通过代购、代销、代农储粮、代农加工和品种兑.换等方式,把农民多余粮食兑换成急需的种子、化肥、农药及其它用品,千方百计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6.积极实施“放心粮油进农村”工程。加强粮油食品安全宣传,引导农民健康、营养消费;通过网点建设扶持推广“放心米面”、“放心油”,推出“粮油销售放心店”等方式,让“放心粮油”进乡村、进集镇、进农村中小学校园。
    7.积极参与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的示范村建设。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粮食行业比较优势,帮助群众解决好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后劲,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全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切实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农村金融“大戏”揭开新篇章   下一篇:河北省农民贷款亟待破解“卡脖旱”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