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刘汉元委员:“三农问题”会迎刃而解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刘汉元委员:“三农问题”会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人民网 ︱ 发布日期:2007-3-14
   “毫无疑问,重不重视它都有希望。重视它,早一点有希望;不重视它,晚一点有希望。”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刘汉元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三农问题”会迎刃而解。
    作为九、十两届连任的全国政协委员,刘汉元对“三农问题”一直长期关注,几乎每年他都会向大会提交与“三农问题”有关的提案,积极对“三农问题”建言献策。今年两会期间,他就带来了《关于加快农村金融发展完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的建议等》等三项提案。
    与以往很多人士认为“三农问题”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不同,刘汉元对“三农问题”的看法相对比较乐观。支撑他这一观点的是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 刘汉元说,“现在,中国有几千万农民工在城市里面,这几千万农民工对应的是一亿五千万到两亿左右的家庭,平均每个人对应3-4个人的家庭。这些农民或多或少——无论他们是出来当农民工做工人,还是到城市里当阿姨作保姆——最终都增加了见识和收入,最后他们能够在城市里留下来,扎下根,其实是最大的好处。”
   “过去20年我们城市化水平提高了25%-30%,按照国际上普遍的经验来讲,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水平高速发展的时期。”刘汉元进一步分析说,“每年我们大概会有1%的人口会城市化,我们的统计和户籍制度限制了这一数字有效的统计,但其实这个数字是很快的,每年1%,20年就是20%,30年就意味着是30%。农业人口再过来30%,你想一想,城市化水平整个儿65%,工业化基本上完成了。” 刘汉元表示,中国农村不是没希望,“没问题,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三农问题”)会迎刃而解。”
    在作上述表示时,刘汉元并不回避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如果一个农民种出来的东西只能够满足一个城市人口吃,那这个农民肯定富不了。因为在现代城市居民中,生活消费只占其全部收入消费的10%-20%,这个比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要靠城市居民10%-20%的生活消费致富,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么广大农民何时才能够致富呢?刘汉元的回答是,当一个农民“养活”10个以上的城市人口,至少“养活”5个以上的时候,才能基本消除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他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真正消除城乡差距及“二元结构”,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惟一和根本的途径就是加快城市化建设。”他说,政府要千方百计推动城市化这一进程。除此之外,别无他途。“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农村人口占到50%以上,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即“三农问题”)。”
    刘汉元对“三农问题”的乐观另一方面则来自于近年来他所注意到的一些变化。“现在你看是什么,体力工人的工资比大学本科毕业生高了!五年前你都不可想象,别说十年前。什么缺什么就涨,这是市场本身的法则。”所以刘汉元并不担心没有人种粮。
    刘汉元强调,国家应继续反哺农业,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利用退耕还林的机会,提高机耕机作,并着力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问题。“有好多地方,比如你把马路给它一修通,好多事原来不能做的都能做;好多地方,你把电给他供好,原来不建的好多工厂就建了;很多地方没有自来水,结合城市化推进,你把自来水在集镇上给它一弄,这种地方也具有了这种条件。”
    最后,刘汉元指出,政府在一部分涉农项目启动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一些倾斜和进一步加大力度的投入,会加快农村改革的步伐。 

上一篇:政协委员为农村低保建言   下一篇:九三学社部分委员提出粮食主销区应补贴主产区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