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两会前夕,农民工代表胡小燕(左)在其所在地的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劳动合同法》的落实情况。本报记者叶小钟摄
“上述工作是我看到政府和各级组织贯彻《劳动合同法》的部分内容。但我在调查时还发现了另一种情况,就是劳动者对《劳动合同法》的学习还远远不够。近日有一组数字令人关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90%的企业都在根据不同的情况学习该部法律,而全国劳动者学习的人数却不足1%。我作为人大代表,在监督企业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同时,真诚地呼吁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兄弟,对直接关乎我们自身权益的这样一部法律进行学习,因为只有知法、懂法方能利用法律维权。”“执法监督力量薄弱” 胡小燕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理解有偏差。主要集中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个别企业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为规避《劳动合同法》企业应与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终止了部分工龄长的员工的劳动合同,引发了员工的不满。 胡小燕认为,劳动执法监督、仲裁力量薄弱,加大了实施《劳动合同法》的难度。伴随着劳动关系向多样化、复杂化发展,目前一些地区普遍存在劳动保障执法、劳动争议仲裁人员不足的情况。如广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只有137名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却要负责对近50万户企业、609万名从业人员的监察任务;全市只有36名专职劳动争议仲裁员,每年要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万多宗。“尽快出台配套法规” 胡小燕说:从几次调研情况来看,《劳动合同法》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较规范的合资、民营企业都得到较好的实施,企业和职工都表示实施情况顺利。大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求执法部门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杜绝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保、不进行工资协商以降低经营成本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胡小燕建议,当前贯彻《劳动合同法》的主要问题是出台配套法规政策,提高可操作性。建议人大出台《劳动合同法》相关实施细则,澄清《劳动合同法》在贯彻实施中的法律模糊空间。目前一些企业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存在不少不同看法,很多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施行持观望态度,希望国家通过《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的出台来做出下一步计划。 胡小燕表示:“我作为一名农民工,在十几年的打工过程中,深知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上的作用。我希望工会在贯彻《劳动合同法》的过程中,帮助和指导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提高职工与企业平等协商的能力,督促企业建立职工参与的工资协商机制。”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