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百所职工学校 全面提升农民工素质 (2006年5月23日) 杭州市余杭区总工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中华全国总工会等五部委隆重举行“向农民工送文化行动”启动仪式,这是全总关爱农民工、服务农民工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作为杭州市余杭区总工会的代表能在启动仪式上发言,感到十分荣幸,这是全总领导对我们杭州市和余杭区工会工作的关心。下面就我区工会关爱农民工、开展以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的创建百所职工学校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区作为杭州市刚拓展的新城区,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来余杭创业、生活,他们成为新时期杭州市产业工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目前全区40万产业工人中,农民工已达25万人,占产业工人总数近三分之二。广大农民工虽然生活在城市,但缺少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城市中近在咫尺的正规学校对他们来说是可望不可及。据我们对本区40家企业的16111名农民工综合素质情况的专题调查,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80%,接受过文化技能等方面培训的不足18%。如此严峻的现实警示我们:全面提高农民工队伍素质势在必行。农民工素质不提高,很难使用人单位把农民工当作必需的人才来重视,就位岗位也不可能稳定,在用人单位面前他们只能处于弱势地位,缺乏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维护自身权益的条件和资本。维权关口前移,对农民工进行实用的、有针对性的、低成本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成为区总工会组建百所农民工学校的直接动因。区总工会下决心,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对待,既要使农民工和城市职工享有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又要引导农民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城市新的工作生活环境。把农民工培训作为农民工维权的基础工作抓实抓好。各级工会从2004年开始,以正在开展的“创争”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现有的场地、设施、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在全区启动创建以农民工为主要对象的百所职工学校工作,为广大农民工搭建求知学技的平台。 首先,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建立学校创建运作的各方联动协调机制。通过工会与党政联席会议达成共识,成立了由区总工会、劳动保障局等政府部门共同组成的、以农民工为主要对象的职工教育领导小组。工会牵头负责职工学校创建工作,区政府每年下拨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职工教育。区委、区政府联合发文要求各级工会和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正在开展的“创争”活动,整合利用本单位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创建职工学校。 其次,规范程序和条件,使职工学校的创建工作从一开始就步入规范化轨道。区总工会本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确定了职工学校创建工作程序,制定了创建职工学校必须具备的各项条件和农民工培训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明确提出各校的培训必须突出针对性、强调实效性、兼顾通用性。对农民工进行职业道德、文明礼仪、劳动技能、业务知识的教育,并不断增强农民工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法律维权意识,提高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引导农民工学技术、讲文明,做“有文化、懂技术、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工。 三是创新有效形式和载体,拓展职工学校的流动课堂。为强化教育和培训的实效,方便职工学习,各校坚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以职工学校为基地,以企业为依托进行教育培训,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资源潜力,共同参与农民工培训。在企业内部建立内训教师队伍,本着“能者为师”的原则,从各部门、工段、班组挑选出在管理上、技能上有独挡一面经验的优秀职工作为兼职教师,口传身授。在企业外部,聘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职工学校教师。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厂校联姻办教育。经过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大部分农民工都能够获得结业证书或岗位资格证书,成为所在企业的技术骨干。对特殊工种则采取与行业组织联办,由行业组织定向培训的方法进行农民工素质教育。如矿山爆破手、高低压电工、锅炉工、电焊工等特殊工种由职工学校和行业联合进行定向培训,再分别由安全监督管理局、技术监督局、劳动保障局等部门进行职业技能考核,核发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保证这些特殊岗位上的农民工做到持证上岗。 两年多来,百所职工学校的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和实质性进展。据统计,全区职工学校数已发展到193家。百所职工学校的创建在全区农民工中营造了一个学文化、学技能、争做知识型职工的良好氛围,成了广大农民工就近学习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精神家园。以往,不少农民工过着从劳动岗位到集体宿舍“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如今呈现出了踊跃报名参加文化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多,奋发向上、积极要求取得各类技能或资格证书的农民工多的可喜局面。职工学校开展的培训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和谐创业环境,提高了农民工的整体素质。 今天,全国总工会等五部委联合启动“向农民工送文化行动”,对我们是极大的鞭策和鼓舞。我们要进一步加大为农民工服务的力度,加强农民工业余学校和农民工培训的组织实施、管理服务、督促检查等工作,力争把农民工培训计划纳入全区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整体规划中统筹安排。积极帮助解决农民工教育经费,多方筹措资金,争取培训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并积极协调学校与劳动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解决培训证书和岗位资格的认证等问题。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农民工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我们决心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作用,按照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构建设和谐社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S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