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市科技工作新探索 化学纤维、毛纺针织、丝绸服装等六大传统骨干产业集群在技术改造中焕发青春;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太阳能电池等新兴产业纷纷抢占科技制高点。双箭集团的橡胶输送带、健民公司的纸质空气过滤器、桐昆集团的涤纶长丝国内第一,巨石集团的玻璃纤维国际第五、亚洲第一……浙江省桐乡市这个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经济强市,在自主创新中显现出勃勃生机。 桐乡市科技局局长王为民表示,在人们关注传统产业如何走自主创新之路时,桐乡市因势利导,围绕三个“变与不变”,探索出科技工作的新思路。 不变的主题 变化的思路 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含量,是桐乡经济发展不变的主题;从单纯为企业做好科技服务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桐乡科技工作变化的思路。 传统产业如何走自主创新之路?王为民说,加强自主创新就要从传统产业入手,用自主创新的要求和思想重新确定工作思路。桐乡市明确提出,“要以自主创新的思路探索传统产业发展之路,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传统产业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围绕这一思路的变化,桐乡市委、市政府结合创建科技强市,完善党政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和科技创新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桐乡市科技局为配合桐乡市委2005年下发的《关于全市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制订了11项科技配套政策,并以桐乡市政府的名义下发了两项配套政策,与该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一项配套政策,初步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科技政策体系,从而为传统产业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不变的工作 变化的重点 “我们要跳出传统科技工作抓项目、分经费,每年做一些亮点的思维方式,改变传统的科技工作方法,切实转到围绕桐乡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来,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王为民表示,思路一变,着力点也不同了。目前,桐乡科技工作的重点已开始转到培育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上来,一手抓合作,一手抓计划和平台建设。 首先,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大院名校共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载体。去年,桐乡市科技局组织了5次较大规模的科技对接与科技合作洽谈活动,达成合作意向数百项。从去年底开始,该局又在谋划“桐乡西安科技合作对接活动”。在科技合作中,先后引进华友钴镍与中南大学共建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华友钴镍材料联合研究基地等5家大院名校创新载体,并且每年都有一个共建项目在浙江省科技厅立项。 其次,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桐乡市科技局在调研中发现,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基本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正进入提速发展阶段,于是提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531”工程建议名单。该局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建设,科技孵化器建筑面积达5300平方米,入驻企业15家,孵化项目涉及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化工、IT信息与软件等前沿产业领域。目前,该市已有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6家。在去年浙江省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厅等部门联合评出的该省高新技术企业50强中,桐乡市占4席。 第三,建立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特色产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攻关,提高了桐乡市的技术创新能力。桐乡是羊毛衫重点产区,桐乡市科技局组织相关企业与上海纺织科学院联合开展毛衫后整理技术攻关,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尽快使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该局大力抓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专利专项行动”,涌现出40多家专利申请大户。 不变的职责 变化的精神 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责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定编中早有规定,是不变的职责。桐乡科技工作的变化,关键在于拥有一支热爱科技事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科技管理队伍。“我们是全省最早提出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和服务型科技局的。”王为民说,“有作为才有地位。科技部门要有‘精气神’,要建设一流的部门,作出一流的业绩;要建设一支高效实干的科技管理队伍,完善制度,转变工作作风;要拧成一股绳,自我加压,自定目标。” 桐乡市科技局党组成员、高新技术科科长陈云山深有感触地说:“1997年桐乡省级新产品仅有1个,2005年就达到100多个。过去单纯是报项目,争取一点经费。现在,更注重企业开发、建设和研发中心。” 桐乡市科技局办公室主任陈再飞说:“我们要为了科技而工作,而不是单纯为了完成任务。这几年,科技工作力度加大,投入更多了,工作面更广了,全市初步形成了‘大科技的概念’。科技局提出‘三型科技局’建设,围绕主题谈想法、讲思路,找问题、寻对策,为科技创新出谋划策的氛围很浓。” 桐乡市科技局信息中心主任顾正华表示:“科技局的工作已从单纯的微观管理转向宏观指导。科技服务以前是开发布会等常规做法,现在更有针对性。引进创新载体更讲成效,更突出企业投入,从2003年起每年有一家省重点立项。” 科技让桐乡发展走在了前列。桐乡市连续5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连续8次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称号;2001年,成为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去年,科技综合实力在浙江排名第15位,居嘉兴市第一位;GDP5年翻一番,去年达到24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00美元。目前,该市已有国家级、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8家,去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312件和299件,比上年分别增长49.3%%和408.5%%。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_sd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