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地方创争活动>浙江>文章内容
拓展“流动课堂” 塑造“蓝领精英”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1-23 (阅读次数:
    2006年,杭州市余杭区总工会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目前,全区已建有207家职工学校,受训职工达17万余人次,6623名职工获得初级以上技术证书,为余杭经济社会发展造就了一批蓝领精英。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全区40万产业工人队伍成为“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一支重要力量。40万产业工人中有25万农民工。余杭区总工会对全区40家企业的16111名职工综合素质情况进行专题调查后发现,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80%,接受过文化技能等方面培训的不足16%。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变化,使得全面提高职工队伍尤其是农民工素质势在必行。
    区总工会建立学校创建运作的各方联动协调机制。通过工会与党政联席会议达成共识,成立了由区总工会、劳动保障局等政府部门共同组成的、以职工为主要对象的职工教育领导小组,由工会牵头负责职工学校创建工作,并将区政府每年下拨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职工教育。
    创新有效形式和载体,拓展“流动课堂”是区总工会的有效举措。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双轮驱动”,让培训职工工作收到实效。本着“能者为师”的原则,从各部门、工段、班组挑选出在管理上、技能上有独挡一面经验的优秀职工作为兼职教师,在企业内部建立内训教师队伍。在企业外部,聘请生产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担任职工学校教师,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厂校联姻办教育。经过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大部分职工取得了结业证书或岗位资格证书,成为所在企业的技术骨干。此外,采取与行业组织联办的方法对特殊工种进行培训,由行业组织定向培训的方法进行职工素质教育。如矿山爆破手、锅炉工、电焊工等特殊工种由职工学校和行业联合进行定向培训,再分别由安全监督管理局、技术监督局等部门进行职业技能考核,核发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保证这些特殊岗位上的职工做到持证上岗。
    两年多来,百所职工学校的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和实质性进展,在全区职工中营造了一个学文化、学技能、争做知识型职工的良好氛围。以往,不少职工过着从劳动岗位到集体宿舍“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如今职工学校的创建成了广大职工就近学习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理想乐园。据统计,全区职工学校数已发展到207家,受训职工达17万余人次,6623人拿到初级以上技术证书,为余杭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批蓝领精英。
(YX)
上一篇:嘉兴秀洲区王店镇积极为农民工创造学习条件   下一篇:实施三大工程一项建设做到四个结合四个深化——杭州工会拟定新年工作方略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