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地方创争活动>福建>文章内容
对接6·18 建功在“海西”——福建省百万职工开展创新发明活动巡礼
来源:中国职工科技报 作者:程强 朱毅敏 发布时间:2007-06-17 (阅读次数:

  中华全国总工会首次成为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的主办单位之一,在6·18 上设立“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 (以下简称“成果展”),展示职工的发明成果,寻求项目转化和对接,“成果展”是两岸职工发明创新成果的缩影,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产业工人的时代作为,看到了产业工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看到了两岸职工交流合作的良好前景。目前,各级工会正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地组织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广大职工的发明创新活动正向更高境界、更深层次、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必将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为职工创新搭建舞台

  有了舞台,广大职工就有了大展身手的地方和机会。为了让广大职工建功立业、创新创造、发明革新,福建省总工会从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要让广大职工上台表演,让他们出彩,就要在台下把基本功打得扎扎实实。我们以岗位练兵、技术培训、技能竞赛、技能鉴定、创争活动、名师带徒、班组建设等活动为载体,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全面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引导职工教育逐步向智能培训、一岗多能培训、开放型教育转变。重点抓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学习。建立了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和创业培训示范点,厦门市职工技协首创的“创新协作体验式培训”已在全国得到推广。与此同时,我们广泛开展了大练兵活动,去年全省共举办300多场次各级各类竞赛,其中省级竞赛达33个工种,共有300多万名职工参与竞赛活动,并从中选拔了一批选手参加车工、铣工、钳工、焊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电子商务师、砌筑工、钢筋工等全国性赛事。联办单位之积极、竞赛规模之大、参赛人数之多、涉及领域之广、覆盖行业之全、带动示范效应之好,均为历届之最。二是开展“百万职工大创新”活动。2006年,福建省总工会开展了“百万职工大创新”活动,活动既是福建省过去开展的“百万职工献计策”、“百万职工大练兵”等活动的延续,又是现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化,活动围绕福建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品牌战略、循环经济、节能降耗、传统产业改造、发展“特色经济”等,重点以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的“五小” 创新为主要载体。创新有一条价值链,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投入生产、进入市场,不同环节的创新起着不同的作用,都很重要,不可偏废。企业的重大技术创新和“五小”创新都是不可缺少的。这些活动助推了我省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开展职工小设计创新大赛。设计是对未来的关注。不断地重复生产,只会让产品越来越便宜,也浪费资源,只有加入设计的元素才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工业设计进行的集成创新,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收益大、事半功倍。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雄厚的新技术开发资金,但适于运用工业设计所进行的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业设计往往成为一般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为此,福建省开始加强普及工作,提高职工的工业设计意识,在福州、泉州等地方开展职工工业设计或小设计试点活动,目前已有所突破,省总工会从这些图片中精选出60多幅精品在今年6·18上设立的“海峡两岸职工小设计创新大赛图片展”上展出,成为一个亮点。通过活动,将促进更多的地方工会、企业和职工参与,更加重视工业设计,提倡设计创新,进一步推动两岸企业自主创新、产业升级。

  福建省广大职工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深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去年以来,职工的小发明、小创造达8000多个,有300多个项目申请获得专利,有50多项已成功转化,有10项获得政府资金扶持。在第15、16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我省获得20项金奖、25项银奖、50项铜奖;在6·18“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上,共有90个项目获金奖、88个项目获银奖、82个项目获铜奖。职工创新活动及其成果提升了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为企业聚集和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为成果转化建立平台

  一边是职工为创新呕心沥血,一边是工会为成果转化煞费苦心。而福建省总工会参与6·18,则为职工创新项目转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和平台。全省各级工会畅通渠道,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申报立项和宣传推广工作,促使职工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职工的创新成果在展示中产生荣誉感、在转化时产生成就感,也使项目投产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激励职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再创新之中,形成良性循环。

  当今世界,会展经济已成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新型经济形式。会展经济本身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工会参与会展,能提高工会的知名度和形象,展示工人阶级主力军风采,为职工发明创新项目建立平台、牵线搭桥。中国发明协会已连续主办了15届全国发明展。福建省、青海省等省市总工会也参与到当地政府举办的会展。而福建省总工会自2006年参与6·18,设立“成果展”,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今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为6·18主办单位之一,组织全国范围(包括台湾、香港)项目参展,更是将工会参与会展的层次提升到最高水平。福建省总工会在协助全国总工会做好“成果展”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借势登高助提质量。充分利用全国总工会正式成为6·18主办单位之一的有利时机,借助全总的力量和资源把 “成果展”办好。全总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孙春兰为6·18组委会名誉主任,副主席乔传秀为主任,经济技术部部长常毅民为副主任。请全总帮助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项目,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沈阳、昆明等6个省市和中国机冶建材工会等工会组织的49个项目、78人参展。同时请全总邀请全国知名职工发明人参加6·18活动,全国著名发明人包起帆、王洪军、韩明明、赵林源等,将在6·18全国著名发明人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作报告。全总的大力支持,使“成果展”项目质量更高、活动内涵更深、影响范围更大、实际效果更好。

  二是凝聚内力全会参与。一方面是加强领导。福建省总工会已成立“成果展”领导小组,下设协调联络组、项目布展组、组织接待组、宣传组,同时要求各设区市工会也成立相应的机构,举全会之力,共同把“成果展”办好。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作为工会一项品牌,唱响工人阶级的时代主旋律,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海西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第二方面是从财力上予以保证。省总工会拨出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第三方面是采取激励措施。对在6·18“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组织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集体、个人授予优秀组织奖、突出贡献奖,分别给予奖励。对参展的项目组织专家评出金、银、铜奖。

  6·18期间,工会将开展一系列活动:福建省首届职工“扬帆海西”网络技能运动会启动仪式、全国著名发明人(包起帆、王洪军、韩明明、赵林源)先进事迹报告会、海峡两岸发明人座谈会、职工小设计创新大赛图片展、海峡两岸职工创新项目推介会和签约仪式及颁奖仪式。

  三是狠抓对接注重实效。加大项目对接合作力度,目前已有近60个职工发明项目达成对接合作协议,总合同金额5.8亿元人民币、1200万美元。我们也正在积极帮助台湾、香港项目寻找与我省企业的合作机会。

  除了充分利用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福建省总工会还集中力量建立职工技术交流平台和职工技能人才、技术项目资源库;积极参加全国发明展,组织劳模专家顾问团推介会等平台,建立职工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转化的服务网络,展示、推介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为两岸发展铺路搭桥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和价值所在。自两岸重启民间交流以来,工会组织立足于服务大局,在双向交流、涉台维权、直接往来等热点难点上,发挥工会组织联系广的优势,在交流的新方式、活动的新载体、合作的新机制上先行先试,为拓展对台工作局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福建省总工会在促进两岸民间交流交往方面的特色是立足群众性、民间性的职能特色,传递亲情乡情,培育感情;主动参与经贸活动,以项目为媒,促进闽台经济合作。2006年,台湾发明人参展团一行36人带着45项创新成果参加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推介项目,促成合作,把闽台职工的交流联谊与经贸科技合作联系起来,联络了老朋友,结交了新朋友,一批项目在大陆找到了代理商,取得明显成效。6·18期间省总工会组织了海峡两岸发明人交流座谈会;两岸发明成果推介会;举行项目成果对接签约仪式和隆重的创新成果颁奖仪式。福建省发明协会和高雄市发明人协会签订了交流协作协议书,双方意愿进一步交流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向企业推介两岸创新成果,突出项目成果对接,深化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发明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今年第五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又将迎来了30个项目35人参展,项目质量进一步提升。

  期以来,福建省工会组织在对台交往中,把握政治性与民间性、政策性与亲情性、宣传推介与务实服务的关系,既大处着眼,又实处落笔,形成了工会对台交流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近年来,工会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对台工作战略部署,从自身优势出发,主动融入“五缘”、“六求”工作格局,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6·18,高雄市发明人协会将携带全岛30个项目35人参展,项目质量更高,职工交流领域更宽,合作内涵更深,为两岸交流合作进一步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HF)


上一篇:欢迎台湾职工走进“海西”——就 “第二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访福建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路平   下一篇:6·18 : 广大职工创新的盛大节日——福建省职工发明人发明纪实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