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记者走进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北供电公司员工高正岳的家进行采访,明显地感到一股浓浓的学习氛围。在书桌上,记者见到一份学习计划,据高正岳介绍,根据具体情况,每半年制定一次家庭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形式和目标。通过有效地学习,家庭成员增强了学习力、提升了文化素养、完善了知识结构、激发了智力潜能,提高了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该家庭自2002年被我市推选为首批学习型家庭示范户起,至今连年保持该项荣誉;2004年3月被省、市两级分别授予“学习型家庭”荣誉称号。 其实,高正岳家庭只是我市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据市妇联主席李社民介绍,学习型家庭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作为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的主抓部门,近年来市妇联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行业特色,从优化家庭入手,倡导先进学习理念,培养学习化生活方式,提高家庭成员综合素质,提升家庭文化品位,使创建工作走上了广泛参与、有序运转、良性互动的发展轨道。 为推动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形成规范科学的工作机制,我市及时调整了创建工作小组;各级妇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各县区、街道、社区建立了相应组织,自上而下形成了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网络。并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了创建目标。各县区、街道、社区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分解创建目标,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套路。目前,基本形成了党委重视、妇联牵头、多部门参与、共同推进的社会化工作格局。 我市立足家庭,丰富内容,搭建平台,通过形式的多样性吸引家庭,带动群众,增强创建活动的生机和活力。一是开展陶冶情操的家庭读书活动。为倡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开展了“天天一小时、双月一本书”周末学习日活动,开展了“年轻妈妈读好书”活动,向广大家长推荐《走进孩子世界》、《家教绿洲》、《现代家长应知应会手册 》等突出德育内容的教育读本2万多册。二是举办生动活泼的文化娱乐活动。为提升家庭文化品位,构建新型文化结构,我市着力打造家庭文化活动品牌,有9户家庭在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家庭竞赛活动中获得优胜奖。市妇联调动基层妇委会的积极性,开展了“巾帼健身健美”比赛、“家庭才艺展”活动。三是组织主题明确的道德实践活动。我市实施了“我做合格小公民”、“五小”行动,在“春蕾计划”实施10周年之际,组织了“春蕾女童”结对资助活动。去年全市募集资金近15万元,资助“春蕾女童”495人。四是开展内容丰富的“美德在农家”活动。在县区举办了“家庭美德”报告会,还开展了“送法律、送科技、送卫生、送文化”四送到农家活动,组织家庭成员1000多人为农村贫困家庭捐资、捐物近10万元,促进了友爱互助文明新风的形成。 典型示范、分类指导是我市抓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的又一思路。我市注重抓示范个体,增强创建工作的辐射力,树立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典型,如潜心钻研教学、经常发表论文的费慧蓉家庭;有良好读书习惯、育人有明显成效的司广群家庭。这些典型为周围群众树立了榜样。目前,全市学习型家庭达2万余户。此外,我市还抓好示范群体,增强创建工作的影响力,将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覆盖社区,在供电社区和海宫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示范活动。建立学习阵地,整合社区资源,协调驻区单位,开放海宫社区妇女思想文化阵地和供电公司阅览室等场所,开展周末学习日和星期天特色活动。——sd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