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创争活动在基层>金融>文章内容
农行创建学习型企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6-04-19 (阅读次数:

  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的竞争、员工素质的竞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员工,才有高素质的企业。而员工的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因此,创建学习型企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力,是农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赢得竞争的重要保证。

  一、 何谓学习型企业

  学习型企业是指以组织的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的对客户负责的扁平化横向网络系统。它强调“学习+激励”,不但使人勤奋工作,而且尤为注意使人“更聪明地工作”,它以增强企业的学习力为核心,提高群体智商,使员工活出生命意义,自我超越,不断创新,从而达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农行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必要性

  21世纪是强调“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的世纪。创建学习型企业,是现代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今后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运作灵活的微软之秘密是什么?创建学习型企业是其关键之一。

  在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农行来说,当前正处于由传统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时期,正处于加快发展和推进综合改革的紧要关头。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必须与其他企业一样要不断适应变化,顺应国内国际的发展趋势,加快创新,积极创建学习型银行。惟有此,才能保证我们在面对今后严峻而激烈的市场挑战中,审时度势,从容应对,提高应变能力,站得住,立得稳,胜得出,并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农行创建学习型企业应破除几个误区

  当前农行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建学习型企业已成为共识,但在创建过程中容易陷入一些误区,把握“学习型企业”真谛首先要破除几个误区:

  (一)、要破除对学习型企业的错误理解。目前,一些企业简单地把“学习型企业”与学习划等号,凡是与学习有关的内容,如,职工教育、培训、竞赛、技术练兵等都被称之为创建学习型企业。实际上,学习型企业的创建不仅仅是让每个员工都进行学习或单纯地开几次会、接受几次培训。其侧重强调的是整个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如果仅仅是吸收资讯、知识,那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必定要修正行为,也就是修行、修炼。

  (二)、要破除“运动式”组建的方法。传统企业如果不进行组织变革,所谓的学习只能是空洞的口号。学习型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物,是依托在扁平化组织结构里,建立在一种有机的、高度柔和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之中。如果仅靠长官意志、行政命令来创建学习型企业,难以真正领悟到真谛,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四、如何创建学习型企业,从而有效实现农行战略目标
 
 当前要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农行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应确定这样的战略目标:围绕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的总体目标,积极顺应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着力构建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终生学习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全员的学习速度和能力,改善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增强农行的创新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围绕这个目标,创建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推进观念创新,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上的滞后是学习型企业难以建立的最大障碍。只有更新学习观念,才能加快学习型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才能使企业本身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传统企业不是没有学习也不是不重视学习,而是对学习的认识、组织和力度都不到位。建设学习型银行要求大力宣传和牢固树立三个学习理念:一是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上谁都没有老本可吃,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二是全员学习的理念,不管处在何种组织,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三是全过程学习理念,传统社会是先学习后工作,或者为了工作为解决问题而学习,而学习型银行是边学边工作,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要大力宣传和牢牢树立团体学习理念,不仅仅是个人要重视学习与智力的开发,更要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

  (二)、建立一个切合实际的组织机构,构建学习培训体系。

  建立学习型企业,不是喊句口号就能获取丰硕成果,只有加强组织领导,才能保障学习型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首先要成立学习型企业的领导机构,确定好中、长期培训规划,制定具体的培训任务,负责员工培训的规划、组织、管理、学习内容的选择等等,建立可行的培训制度。其次实行分层次、分区域、分岗位培训,学习培训既要整体推进,又要突出重点,可有针对性地邀请一些权威人士就某一专题授课演讲,也可以让员工按计划分期分批接受继续教育,鼓励职工通过成人教育、在职函授和自学等方式不断学习,提升学历,提高专业素质。再次创新培训方式,全面加强培训基地和培训院校建设,如借助举办各类培训班、进修班以及学习阅览室、图书室等设施,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利用农行的境外培训资源,不断提高境外培训的层次和质量。最后要建设一流的教育队伍,定期组织培训,使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三)、着力打造学习平台,夯实学习与创新的基础。
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也是信息技术空前发展的时期。传统的知识资源储存和传播手段已不能满足人们求知学习的需要。因此,建立企业单位局域网,通过购买、收集、自主开展等手段,建立网络资源库,以满足员工对各种知识的渴求。要充分发挥经营管理信息网这种平台的作用,积极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机制,通过定期向员工推荐、印制或者购买学习资料、组织进行深入研讨,结合工作开展交流,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及时公布农行的大政方针、重大问题、建议征集、岗位需求、热点讨论等,提高员工的参与程度,努力塑造一种学习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知识的浓厚氛围,提高学习效果,保证知识得到增值。

  (四)、培育良好的学习文化,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直接影响人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习不仅应启动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应形成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互动共赢的团体氛围。做到领导带头学与员工自觉学的互动,典型引路和整体推动的互动,个体学习与团体学习的互动,读书与研讨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每个员工在团队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和亮点可以被其他成员所分享,产生更广泛的价值。使团体成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促使成员能迈向共同的愿景。还可以举办读书演讲赛、评书活动、构建讲座、论坛等等,从而使员工乐于学习,自觉学习,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好风气。

  (五)、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创建学习型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激发员工内在的学习动力,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状态,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把学习与利益挂起钩来,对员工的学习,要进行量化考核,作出相应的奖惩规定,特别是要把学习的效果和个人的升迁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起利益、资格、晋升相统一的人事管理体制,并做到规范化、制度化。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各类人才资格准入和退出制度,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年检制度,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把考证结果作为员工培训与使用、激励与约束的重要依据。把学习和培训工作作为员工的一种激励手段,作为员工的一种福利。鼓励自学成才,支持员工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历教育,鼓励员工参加职业进修活动,倡导各类专业人才参加社会职业资格和执业资格证书考试,对学有所成、成绩优秀者可给予奖励。要建立新的用人机制,为每个职工提供上升空间,满足职工求新、思进、积极向上的愿望,激发职工学习、工作的积极性。

  (六)、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作用,积极推动学习型企业的建立完善。

在学习型企业的创建中,企业领导处于最关键的地位,任何决策都将由其“领导者”来负责实施。未来企业的领导者将兼任多种“角色”。首先,领导者是教育家。国外的大公司如GE等公司总裁都直接为企业员工编写教材,亲自讲课。许多大公司考核部门经理的业绩,相当程度上看其能否培养下属,培育新人。其次,领导者是裁判员。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学习制度,是企业的领导者的份内职责,也是其领导艺术、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再次,领导者是运动员,是学习者,知识理念使企业家们深知学习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更应率先垂范,积极学习,勇于进取。最后,领导者还是服务员。领导就是服务,优秀的领导者必须为每一个员工的才能发挥创造条件、搭建舞台,从而为整个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学习是企业生命的源泉,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学习型企业。因此,农行应把打造学习型企业作为一项战略性目标,积极提升经营理念,建立一种持续学习的理念和机制,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员工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习知识、追求发展和自我完善成为职工内在的自觉要求,在全行形成一种浓厚的团队学习氛围,并激励员工把学习能力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_sdl


上一篇:屠光绍要求开展“创争”活动 构建和谐市场   下一篇: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恒丰银行走向全国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