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困难,找工会” |   
                  |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5-07-10 (阅读次数: 
                          
                          ) |   
                  | 
                       
                        |  | “解困送暖、救急济难、情系职工、服务维权”,这是记者在哈尔滨市困难职工救助中心看到的标语。与此相比,记者更熟悉流传在哈尔滨市广大职工中的一句话———“有困难,找工会。” 
 日前,记者走访了哈尔滨市困难职工救助中心。没有暴露身份的记者先是在电子大屏幕前查看就业信息,随即走到各个窗口咨询。不论是在特困救助、信访接待还是法律援助窗口,记者都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
 
 2002年12月6日,哈尔滨市总工会成立了困难职工救助中心。作为老工业基地,哈尔滨市下岗职工和困难职工较多。救助中心早在创建之初就明确了自己的职能———对患重、大疾病或子女失学、辍学和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困难职工,实施一定的资金和物资救助;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提供无偿法律援助;为有一技之长和有脱贫能力的下岗和困难职工提供贷款帮助。
 
 记者注意到,救助中心的职业介绍窗口是最忙碌的地方。不到半小时,这个窗口就接待了4位求职者。
 
 42岁的王小光是哈尔滨车辆厂的翻砂工,由于企业搬迁而新厂尚在建设,他和一些工友被放了长假。“厂工会告诉我们,找工作就到困难职工救助中心来。”在这里,他顺利地找到了一份看门值班的工作。
 
 相比而言,下岗女工孟某的工作则难找得多———没有技术专长,还要求工作地点离家近,因为家里有病人需要照顾。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翻遍了一本又一本信息册,最终也没能找到适合孟某的工作。不过,工作人员并没有就此撒手不管,而是把她的情况登记下来,答应一旦找到合适的岗位就尽快通知她。
 
 据救助中心主任车一权介绍,经过7个多月的运行,救助中心已经接待各类来访和电话咨询12646人次,救助特困职工1192户,发放救助金和物资共计75.6万元。此外,救助中心还先后开设了家政服务、市场营销、水暖维修等9项岗前业务培训,免费安置了1830名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
 
 3个月前,困难职工救助中心又与哈尔滨第四医院联手开展了“医疗救助”服务项目,对特困职工无偿提供医疗救助。迄今为止,已有352名困难职工得到医疗救助,免费提供药品价值5.3万元。
 
 付出一片真情,赢得困难职工和社会的信任。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救助中心就收到了9面锦旗和156封感谢信。“有困难,找工会”的声音,在哈尔滨市广大职工中越叫越响。
 
 
 |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2003年广东水利十件大事 |  |   
                  | [  收藏] 
                    [  推荐] 
                    [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  |  | 
          
             
              | 
                   
                    | 
                         
                          | 
                              
                                 
                                  |  | 相关推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