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知识型职工>职业指导>文章内容
专业人士:“弃档”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4-30 (阅读次数:
近日,南京人才市场清理近年来保管的人事档案发现,竟有4000多份几年都无人过问的“死档案”。有一位家住文昌桥的刘女士,档案自1992年1月存入人才中心后,从未过问过。记者按照该女士十余年前提供的电话与她联系,被告知刘女士早在十年前就去厦门做生意了。

市人才市场档案管理部部长陈容京说,根据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以及各省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60万“弃档族”。目前挂靠在省、市人才市场的档案加起来,估计有近万份“死档”。随着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一些企业人档分离的管理模式让不少人的档案观念日趋淡薄。

“仅说‘死档’也并不准确,”陈容京进一步解释,“死档又分绝对死档和相对死档。绝对死档有两种情况,当事人出国定居或死亡,这部分比例很小。相对死档则大约是被遗弃3年以上的档案(指存档人长期不缴纳存档费用或完全不理会档案,其中也包括一部分自持档案者)。但它们的主人一旦需要或者被催缴费用时,很可能被激活,并非已注定‘永远沉睡’。”

从目前市人才市场档案管理情况看,“死档族”(相对死档)主要有以下成分:一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按有关规定,大学生毕业后档案可以在学校寄放两年。一些暂未找到单位的毕业生将档案留在了学校,之后便如黄鹤一去不复返。而学校最多只能保管档案1至2年,最后便将其寄往学生原户口所在地人才市场。时间一长,这些无人过问的档案就成了“死档”。二是自费出国留学人员。中国档案并未与国外对接,不少留学生因此成了“弃档族”。此外,跳槽者和异地求职人员也占了“死档族”中不小的比例。

陈容京认为,档案是一个人的历史记录,就业、出国、自主创业都离不开它,漠不关心对己不利。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档案如没得到妥善管理,工作成绩再优秀,档案也是一片空白,会给以后的再就业造成影响。在工作中如转户口进行跨省市调动,没有档案也是不行的。此外,办理就业、失业证以及申请退休金、保险金也都需要档案核对。如存在“死档案”问题,要尽快到所在地办理有关手续,这也是对自己权益的保护。(刘锐、沙文蓉)

来源:南京日报
上一篇:成功职业指导:该跳槽时就跳槽   下一篇:年轻经理人升职捷径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