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锐意创新的一线职工:农民工鲍光耀变身洋设备专家   | 
                
                 
                  |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0-05-16 (阅读次数: 
                          
                          )
                       | 
                
                 
                   
                       
                         | 
                         
                            “依靠他提出的‘金点子’,公司仅在制程及设备创新改造方面每年就节约成本400万元。”今年“五一”前夕,福建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农民工鲍光耀被评为全国劳模。 
    鲍光耀来自福建农村,2001年进入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设备现场维护。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显示管,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多数设备都是进口的,一旦出现故障,很多老师傅束手无策,只能高价聘请国外厂商来维修。 
    文化程度并不高的鲍光耀,下决心要学会这些国外设备的保养、维修。他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钻研进口设备上,白天上班,晚上在家看书、上网查资料。英文版设备产品说明书上大段的专业术语,如同“天书”一般,他看不懂就买来英汉字典一字一句地查,实在不懂,就向别人请教。有了理论基础,再到现场去观摩、摸索,对照资料一步一步弄懂机器工作的原理。 
    就这样,鲍光耀慢慢摸清了进口设备的“脾气”。2007年,公司有一台冲压机液压系统出现故障,机械组花了很长时间钻研,仍找不出故障。为了保证生产,公司准备邀请国外厂商来维修。那几天,鲍光耀天天围着这台机器琢磨,不断尝试后,他提出问题可能出在油污染上。后来机械组把全部零部件拆下来清洁,再重新装上液压油,经过调试,机器运转正常。“那一次我们特别兴奋,不仅为公司节省了10多万元的维修费用,也增强了我们维修国外机器的信心。从那以后,机器出现故障基本上是我们自己维修。” 
    进公司以来,鲍光耀向公司提出十几项合理化建议并予以实施。他的主要技术创新项目有:对多台离心机进行维修,掌握维修技术并提高荧光粉回收率,每年为公司节约资金近200万元;对全厂冲压机进行维修,改变了聘请日本专家维修的历史,每年为公司节约资金60多万元;改善解决抽气管因厂家设计缺陷造成损耗大的问题,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60多万元;设备改良上,改善解决了B处抽气下管TR因设计不良造成易摔管等瓶颈问题;节能降耗方面,建议并合理重新规划现场作业区域,改造后至今设备保持零故障。 
    由于鲍光耀技术创新成绩显著,他以一名普通职工身份被公司破格提拔为机械工程师。同时,他还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模。 
                           
                          
                             | 
                       
                       
                        | 上一篇:推动职工文化建设发展开发区总工会六月活动多    下一篇:常林集团铸业公司“订单式”培训提升职工素质  | 
                       
                      | 
                
                 
                   
                    [ 收藏] 
                    [ 推荐] 
                    [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