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知识型职工>职场动态>文章内容
2005年第二季度江门市人才市场扫描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4-30 (阅读次数:
  2005年第二季度,市人才市场紧抓完善周二、周五常设型人才集市的工作,以加强人才网站服务功能等各种方式拓宽人才求职就业的渠道,在用人单位和应届高校毕业生及各类人才之间搭建起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入夏以来,我市人才市场的行情也随着天气进入了高温状态,呈供需两旺的态势。第二季度共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1场(湖南株洲),人才集市19场,共接待招聘单位446家,提供招聘职位7552个,进场求职人才总数达8500人次,职位供需比例为1:1.1,为我市人才资源的配置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人才资源较为充足  


  每年的第二季度是人才市场的“旺季”,大多数用人单位习惯在这个时候广纳人才,应届高校毕业生也在为毕业前解决就业问题进入冲刺阶段,而各类在职人才也往往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调整或者“跳槽”,因此供需双方纷纷走入市场,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满足各自的需求。

  据统计,市人才市场每周二、周五的现场招聘会进场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络绎不绝,平均每场接待招聘单位25家左右,进场求职人数450多人次,进场招聘的单位有市场的常客,也有不少新面孔涌现,这说明我市人才市场供需主体基本到位,逐渐形成了“招人找市场,求职进市场”的局面。众多的用人单位和大量的求职者给我市夏季人才市场带来了火旺的景象,据招聘单位的有关信息反馈,今年我市夏季人才市场的人才资源较为充足,许多岗位都能通过人才市场招到合适的人才。

网络人才市场日趋活跃  

  “江门人才网”自开通以来,随着网站功能的逐渐完善,在我市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很快成长为五邑地区最具权威性的专业人才网站。目前,人才市场把有形的基础性人才市场与无形的网上人才市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互补,一方面,人才网站把有形人才市场的大量人才供求信息上网公布,拓宽人才信息的传播渠道,提高人才交流的效率;另一方面,人才网站的注册会员单位除可在网上宣传拓展企业的品牌和公布相关的人才需求信息,还可享受人才市场提供的各项优惠服务。

  今年第二季度“江门人才网”网站访问人次、网上接待招聘单位总数较以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据统计,第一季度人才网访问量达25.31万人次,网上公布招聘职位数1081个,网上人才库中的人数达2606人,接待网上查询用人单位245家,比上季度增加85家,此外,毕业生求职注册的有1845人,比上季度增加605人,网站新增正式企业会员23家,网上人才市场渐被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所认可。

供需双方需加强规划  

  市人才市场的工作人员表示,从第二季度进场求职的情况来看,由于今年我市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比去年有很大的增长,因此,就业形势总体上显得比较严峻。

  毕业生都希望毕业后能实现理想的择业,但从我市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生活方式、工作环境、劳动报酬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毕业生个人的愿望不可能都得到满足。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须做好几方面的准备:首先要不求性质看单位。从目前我市人才需求情况来看,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及个体私营企业都处于迅速发展壮大时期,对各类技术、管理人才需求旺盛,毕业生应找准机会,把这些单位作为就业的新途径;其次,不求定位先就业,由于大多数毕业生知识面较窄,实践能力欠锻炼,因此毕业生要正确分析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抓住就业机会,尽早踏上就业岗位,之后,随着实践能力的提高,可重新选择工作岗位;再次,不贪舒适求发展。广大毕业生要从第一线干起,增强实际锻炼的能力。

  作为人才市场主体的供需双方都需要积极主动对招聘求职作出科学和务实的规划和设计,对毕业生来说就是做好毕业设计,积极主动迎接挑战;对用人单位来说,毕业生本身就缺乏工作经验,如果所有单位都要求应聘人才有丰富的工作经验,那也是不切实际的,用人单位也需要做好毕业生的培养。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够提高招聘和求职的成功率。(梁绮桦、邵宝平)

来源:江门日报
上一篇:烟台:营销、机械加工、部门经理岗位缺口大   下一篇:行业观察:营销人才,越热门就要越冷静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