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人才就业冷热不均 人才培养应该科学规范 |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4-30 (阅读次数:
)
|
|
近年来,“3个月改变人生,成为国产动画精英”等广告语屡见报端,“低起点、速成、高薪”似乎成为动画人才培养的关键词。各类培训中心、游戏学院、培训班几个月下来就能“速成”几万名学员,引得无数人趋之若鹜。
然而,走进就业市场的学员们发现,他们很难找到理想工作,多数是从事样图绘制、成品填色等“低级工序”,甚至只能按件计酬打零工,月薪普遍只有1000多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重点高校正规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
据介绍,南京师范大学动画专业以及省内其他几家重点院校的动画专业每年毕业生就业率都保持在100%,走上高校讲坛、影视导演、设计主管岗位,年薪10万元以上的不在少数。南师大动画专业今年毕业的一名学生在校期间就多次在上海、东京漫画节上多次获奖,参与多部动画片的创作,结果还没毕业就被几家大型动漫公司开出“天价”薪酬争抢。
针对动画人才的培养和就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现状,专家提醒:人才培养宜科学规范、忌浮躁速成。
曾带队参加“中国动画奥斯卡-北影学院奖”、并获得15项提名和奖项的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动画中心主任凌清说:3个月培养—个动画精英,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神话。
一些办学机构面对毫无专业基础的学员,在极短时间内恶补卡通漫画、COSPLAY等时尚技巧,很难达到国产动画人才培养的真正效果,其对口就业率往往不到1/10。
凌清说,动画产业是国家大力扶植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动画产业稀缺动画策划、创意和制作等方面的中高级人才,原因之一就是此类人才培养起点高、教学资源少、培养周期长。目前全国具有动画本科学历培养资质的院校仅百余所,省内不到20所,而培养周期最起码需要经过3年至4年,甚至更长时间。
据介绍,南师大动画专业在2005年综合型大学排名第一,其生源都是通过全国统一艺术加试及艺术类高考的高分考生。该专业首创“2+2”培养模式,2年的学校独立教育教学和2年的企业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
一、二学年学生首先在学校动画教学工场(实验室)练好基本功,学好专业基础课和文化课,熟练掌握动画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3学年起,学生到公司进行教学实践,利用公司的专业资源优势,在动画公司创作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专业课教学实践,同时按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完成文化课的学习。四年级时,学生在公司专家的指导下参加动画生产的实践环节,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机能,逐渐完成动画制作流成,并开展动画专业的理论研究,完成专业创作。
“只有具备美术、计算机、影视、管理等多方面理论和实践知识,接受过科学系统教育,才能成为既懂创作生产又懂市场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凌清建议有志动画专业发展的学生:最好还是考入正规教学资质的高校动画专业进行系统科学的学习,千万摒弃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淘金”思想。(黄进、徐锐)
来源:金陵晚报
|
上一篇:未来五年中国将新增技能劳动者2280万人 下一篇:招聘会起“蓬头” 黄金周前后沪才市热点播报 |
|
[ 收藏]
[ 推荐]
[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