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7月,厦门市就业训练中心启动创业培训。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专家帮扶,自主创业”的模式,劳动保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思路、筹措经费、安排场地、协调关系、营造氛围;咨询公司、中介机构开展培训、提供咨询、跟踪服务;政府官员、高校教师、企业家登堂传艺、释疑解惑。
7月11日,第一期政府出资的免费创业培训班开班,155名学员在一个月内掌握了创业技巧、学习了经营管理知识、调整了消极心态、激发了创业豪情。至今他们已举办36期,培训1889人,其中335人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每个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少则1个、多则20余个的就业岗位,平均创造岗位数为5-8个。另有540余人培训结束后实现再就业。为此,厦门市政府已投入近100万元。创业培训的对象也由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扩展到大中专毕业生、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复转军人、军嫂等所有失业人群。
记者在厦门采访多名经“1+1群”创业培训班培训后成功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后发现,他们中大部分人,参加培训前都有过创业的梦想,但由于勇气、经验、技巧等方面限制,始终“徘徊岸边”;经过培训班上创业成功人士的鼓励及专业人士传艺,掌握了创业入门常识,也由此鼓足了勇气。培训结束,即刻“跃入海中”。
2002年从厦门福利彩印公司下岗后,黄希的家庭经济状况便步入危机:夫妻双双下岗,孩子正读初中,老人体弱多病。多次寻找工作,无奈屡屡碰壁。
在创业培训班上,感受到有那么多和自己经历相似者的创业豪情,46岁的黄希也给自己鼓劲:开家小门店,自己拯救自己。根据在印刷行业多年的从业经验,黄希在长青路开了家文具店,经营笔墨纸砚,提供打字复印。跃入水中才知道水有多深。租店面、找货源、拓销路,样样要自己打理,其间的艰难可想而知。第一个月,亏损;第二个月,还是亏损。合伙人熬不住了,撤资。开弓没有回头箭。黄希选择坚持。第三、第四个月,文具店收支平衡。第五个月,已是略有盈余。黄希感到曙光初显。
4万元的投入,对黄希,那是全家积蓄加与企业解除合同的补偿金。一家老小的生活,全靠自己拼了。他信奉一句话:敢拚才能赢。他相信,只有努力,才能有希望。现在,黄希一方面申请政府的小额担保贷款以增加流动资金,一方面动用各种关系找销路。他说,自己创业,政府提供了很多帮助。只要店面扩大经营规模,就要再聘几位下岗失业人员,将政府的关爱传递出去。
江思华从浙江大学汽车发动机专业毕业后,又攻读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一家汽车贸易公司从事销售工作时,时常有一种想要自己创业的冲动。参加“1+1群”创业培训过程中,他的创业冲动被彻底点燃,变成了难以遏制的激情。在今年夏天一个难以入眠的夜晚,江思华将参加创业培训中的收获与朋友分享,当下商定合伙开家汽车贸易公司。培训班结束,三人合作的股份公司———厦门猛狮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在厦门象屿国际码头开业。至今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已卖出几辆重型牵引车,并成为德国“曼”重型卡车福建总代理、江淮现代“格尔发”重型卡车区域总代理、武汉神骏半挂车福建总代理、“长征-太脱拉”东南区总代理。
已经有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还能从小老板培训班上学到什么?江思华说,学校里的工商管理课程主要是为培养大型跨国公司CEO设置的,而“1+1群”创业培训对开办小型、微型企业的创业者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另外,那么多人在一起互相鼓励,也会让人产生创业的信心。
参加创业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中还有一类人,过去早已在“海”中尝试过“水性”,但由于没有接受过科学、系统的创业培训,始终未能掌握经商诀窍,或屡战屡败,或未能做强做大。经过专家点化,他们很快调整方向,使原有的创业潜能得到更大发挥,将企业迅速导入正轨。这样,小老板变成了中老板,带动就业的效应也更大。1996年就自动离开厦门粮食系统“下海试水”的张志强,几年来试过粮油经销、体育用品代理、婴童服装等多种营生,积累了一些经商经验,也有不少教训。2003年5月,他在厦门金尚办起小吃店,经营闽南小吃。劳动保障部门举办创业培训班后,张志强成了第一期学员。
他根据专家关于选项、选址、财务预算等方面的分析,重新梳理自己创业中的成败,产生了做大作强的念头。培训班结束,张志强就投资10万余元,在新区金山小区开办一家餐厅--含香阁,经营川闽风味菜肴。餐厅口味齐全、服务周到,很快赢得小区居民喜爱。有几年的经商经验,特别是创业培训班的理念指导,张志强的含香阁在周围林立的餐馆之间站稳脚跟。现在,含香阁已形成品牌,有一家餐厅、两家小吃店,他带动的“一群”也有了20多个。今年8月,张志强被国务院授予“再就业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眼下,厦门市“1+1群”创业培训学员创办的企业,涉及一、二、三产各产业,包括服装加工、家具制造、信息服务、汽车贸易、汽车用品经销、鲜花批零销售、日用品销售、办公用品销售、医疗器械、餐饮、美容美体、运动场馆经营、房屋中介、养殖种植等二三十个门类。
厦门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吴学香说,劳动保障部门一年的“1+1群”创业培训,孵化出的小老板虽只有310多个,这些人带动的“一群”也刚刚达到1800余人,但促进就业的作用却令人鼓舞,让下岗失业人员和社会同时知晓了一个道理:下岗失业人员不都是需要人帮扶的弱者,他们是一座座沉睡的富矿,只要得到适当开采,就能发出光和热,点亮自己,也照亮别人。他们的成功别有深意之处在于,每一个创业成功者都会带来示范效应,使其他下岗失业人员产生信心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