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以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促发展方式转变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评论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2-07 (阅读次数:

以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促发展方式转变 
 

 
     在经历了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之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何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如何为明年经济工作定调,吸引了国内外的目光。

    作为总揽经济全局的大会,不同人的关注点也不一样。经济专家和企业最关心的,可能是明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多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否延续;普通公众则想从中解读出收入会不会增加,房价会不会下降……

    而在经济工作会议的众多内容中,“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作为推进城镇化、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被网站报刊置于突出位置,成为新的政策亮点。

    在部署第二年经济工作任务时,专门提及户籍政策调整,在近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中还是首次。其实,这契合了本次会议的主题:从“保增长”到“促转变”。所谓转变增长方式,就是要改变过度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结构,势必要转向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

    放宽户籍限制,并不只是允许进城打工这么简单。大批农民获得在城市就业和获得报酬的权利,掌握了经济自由,哪怕是从摆小摊、当保姆做起,只要有了逐步上升的通道,就能激发起巨大的创造活力。

    而城镇户籍逐步放开,必然要求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让更多农民变成城市人,获得平等的就业、社会保障等权利,既可以减小城乡差距,也能激发起被抑制的消费需求。

    跳出经济看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政策调整,绝不仅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转换。社会改革和制度调整,如果有利于促进权利平等、推进经济自由,也能激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农村包产到户、到私营经济的崛起,都证明了这一道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从制度安排入手。这种制度安排,绝非只限于经济层面,更应着眼于公平正义的实现。放宽城镇户籍限制,就是制度安排一例。类似的制度性改革,还有很大空间。

    比如会前公众普遍寄望的分配体制改革,改变普通劳动者“干得多、挣得少”的困境;在广大农村,可以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和规范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农民分享土地升值的收益。这些社会改革,都有利于增加普通民众的收入,从而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助推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些垄断性行业,已然成为阻碍经济结构调整的绊脚石。本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无疑是搬开这些绊脚石,激发蕴藏于民间的投资和创业活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契机。
 
(TT)


上一篇: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下一篇:2012年在校研究生均达3000人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