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最益人智是好书
来源: 作者:特约评论员 梁言顺 发布时间:2009-06-09 (阅读次数:

最益人智是好书 

     习近平同志5月13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不仅深刻阐述了为什么读书和怎样读书的问题,而且对领导干部读什么样的书也做了富有针对性、独到的阐发,其言谆谆,其情切切。

    多读书是古今中外贤达之士的共同追求。苏轼曾立下豪言: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书太多,我们只能择书而读。另一方面,书太杂,我们又必须择书而读。书籍自产生以来就良莠并存:有书之精华,是必须读的; 有书之糟粕,是不能读的。正所谓“读书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当然还有不少书虽于社会无害,也于社会无益,是不必读的。古人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得意文字,可以祛病”,等等,都是就好书而言。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问群臣:“天下何物最益人智?”回答说:“其惟书乎!”这里当然也是指好书。历史上有不少爱书敬书的故事。据说著名作家孙犁读书之前都要洗手,把书奉若神明。有自题诗为证:“我之于书,爱护备至。污者净之,折者平之。阅前沐手,阅后安置。” 孙犁敬重的也肯定都是好书。

    那么,对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什么书算作好书呢?换句话说,在茫茫书海中,如何选择好书呢?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自己爱好和有兴趣的书。

    提高思想水平的书,重点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特别是《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著作,同时还要结合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精读这些著作可以让广大干部理解和掌握我们党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主张,坚定党的政治信仰并为之奋斗,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虽是老生常谈,却不是大话空话。一个人既然选择了一条政治道路,就应该知晓这条道路的学理支撑。朱熹说,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读这一类书就是抓住了读书的大根本。这是从政治标准上来衡量书之好。

    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的书,就是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领导工作综合性强,需要学习多方面知识,包括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管理、历史、国际以及信息网络等方面的知识;领导工作挑战性强,需要多看有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的书;领导工作个性化强,需要多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书籍;领导工作科学性强,需要多学领导科学方面的书。这是从能力标准上衡量书之优。

    提升精神境界的书,重点是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作为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又被称之为经典之作。汉王符《潜夫论·赞学》言:“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意思是,对于在黑暗的房间里寻找物品的人来说,没有比火更好的了;对于探寻大道的今人来说,没有比经典更好的了。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特别对阅读经典进行了深刻阐述,要求领导干部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以此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这是从道德标准上衡量书之上。

    对领导干部来说,选好书彰显一种学养。书之好坏,书之优劣,书之上下,既有客观标准,也有主观认定,当然也不排除见仁见智的情况。就一般而言,主观符合客观的程度反映选书者的眼力;书之浩瀚,种类繁多,专业纷呈,能否从中选出好书,反映选书者的眼界。眼力和眼界是一个人学养的外在表现。学养根植于读好书的积累,又决定着选好书的水准。

    对各级组织来说,荐好书体现一种责任。促进领导干部读书,既是对领导者个人的要求,也是各级组织的责任。这种责任既包括营造读书的氛围、建立读书的制度机制,也包括提供读书的条件,系统推荐好书、及时推荐新书,为大家读书学习提供丰盛的“知识大餐”、“知识套餐”。

(TL)


上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   下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培育公民意识的根本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