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一座城市的读书选择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4-23 (阅读次数:

 

         深圳,罗湖闹市区,紧挨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是深圳书城。股市涨涨跌跌,书市却一直红红火火。书城从早到晚人流不断,客流量不亚于任何一家大型超市。

  多年来,深圳人均收入全国排名第一,但却被一些人称为“文化沙漠”。如今,深圳的人均购书量也位居全国榜首,许多市民的钱包里除了银行卡,还有读书卡。有人说,深圳人有两大“癖好”——赚钱、读书。深圳人则说,我读书,我快乐!

  工薪族王则栋90平方米的家中,摆放着13个书柜、藏书1.5万册;龙岗国税分局的员工,每月都在“谈书会”上畅所欲言;后海小学的孩子们从图画书起步,开始了快乐的读书旅程……在深圳,这样的书香家庭、书香企业、书香校园,如今越来越多。   

  一次问卷调查,看出了深圳人对读书的热情:阅读率、读书消费、读书时间明显高于国内许多城市。受访者中,每人每月用于购书超过100元的占61%、每天读书1小时以上的占75%。

  民间涌动的读书热,引起了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

  2000年11月,国内第一个“读书月”在深圳诞生,170万人次参加。读书论坛、好书评选、家庭亲子阅读、深港中学生读书随笔大赛、图书漂流、晒书大会、读书电视辩论赛……深圳人用自己的方式,在书的海洋里“狂欢”。

  在爱书人的“狂欢”中,政府扮演着引导方向、营造环境、整合资源、创造载体的角色,为“狂欢”导向。2003年,深圳把读书提升到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打造“图书馆之城”,成为“文化立市”的发展目标之一。

  2007年,“读书月”被评为“市民最喜爱的十大文化品牌活动”之一。2008年,“读书月”以“阅读·进步·和谐”为主题,“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参加者达600万人次。

  2008年第四季度,深圳书城中心城的销售增长了20%。截至2008年底,深圳已建成600多个公共图书馆,政府每年用于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购置费达2000多万元,率先在国内实现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室的目标。

  2008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认深圳加入创意城市网络,深圳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嘉兰图设计公司的一位设计师说,“读书”给了他许多创意灵感。

  3年前,深圳人发表《读书宣言》:让深圳成为一个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

  在龙岗国税分局,“每月阅读一本书”的税官们发现,自己对待纳税人的言行举止有了许多微妙的变化。税收征管员廖伟权在“谈书会”上告诉同伴,知书达礼带给他的是与纳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工作变得顺手多了。”

  来自重庆梁平县的唐地术坚持读书,从流水线上的“打工仔”当上了厂报编辑。唐地术说,他的愿望是用自己的积蓄在家乡办一个乡村图书馆,让乡亲们一起享受读书的快乐。

  看到深圳拿出黄金地段,建起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书店和现代化的公共图书馆,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格兰威尔很是惊讶。这位文学大师说,“真想留在深圳当作家,因为这里尊重文化”。

  读书,让深圳得到了尊重。

(TL)


上一篇:观点   下一篇:减少应酬,多读好书(声音)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