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打赢能力,在变革中跃升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记者冯春梅 新华社记者 发布时间:2008-10-19 (阅读次数: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在30年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从编制体制的精干高效到训练手段的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从人才队伍建设的革命化、年轻化到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从后勤保障迈向社会化到武器装备设计的高起点……肩负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重任的人民军队,不断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全面推进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显著提高。
    30年来,我军规模一减再减,军队员额从600多万降低到目前的230万,在大裁军的舞台上,一批旧的兵种消失,一批新的兵种和专业成长起来。
    和平年代,军事训练成为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从上世纪70年代的“三打三防”训练到80年代的合同战役战术训练,从90年代以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目标的训练到新世纪新阶段以打赢信息化战争为目标的训练———时代的发展推动着人民军队军事训练不断实现历史性跨越。
    在过去30年间,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领域最深刻的变革,是军事后勤供应体制的改革。从自成体系到三军联勤、从自我保障到社会化保障,我军后勤保障在面向市场的转变中朝着既定目标推进。
    今天,全军5000多个营区实行供水供电供热等社会化管理;160多个单位停开了通勤班车,依托地方公交资源保障;96%的军队被装物资由社会提供。全军各部队还撤销了2000多个食堂的人员编制,60多万人的饮食保障改由社会承担……
    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步兵到诸军兵种;从引进、仿制到国产、改进;从机械化到电子化、信息化、通用化……30年间,在一代代国防科研战线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不断升级换代。
    1998年成立总装备部和新的国防科工委,实现了对武器装备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全系统全寿命管理。一批高技术武器装备陆续研制成功并配发部队,走出了一条以重点突破带动局部跃升,进而推动整体提高的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道路。
    2007年初,中国自主研制生产的歼―10飞机公开亮相,标志着我国能够独立研制生产新型战机和武器系统。
    目前,人民解放军已初步建成快速机动、立体突击的陆军装备体系,空海结合、适应近海防卫作战的海军装备体系,空地结合、攻防兼备的空军装备体系,核常兼备、慑战一体的第二炮兵装备体系,综合集成、一体化发展的电子信息装备体系。
    随着一批新型信息化作战平台、精确制导弹药、电子对抗装备陆续装备部队,人民解放军的威慑能力和实战能力不断增强……
    30年探索创新,30年励精图治。人民解放军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富国强兵,中华民族的这一百年夙愿,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据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前言   下一篇:大力培育当代军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