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关爱残疾人应从学会尊重开始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9-12 (阅读次数:

他们所乐于接受的,不是那种强加于他们身上的帮助,不是过度的热情和居高临下的同情,而是适度的、辅助式的帮助。更确切地说,是那种让他们感到有自尊的帮助和支持
   

    据9月8日《中国教育报》报道,小罗是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大二学生,残奥会期间,她在残奥村做志愿服务,负责访客接待工作,她说:“尊重是为残疾人服务的第一课,过分热情很可能适得其反。”“尊重是为残疾人服务的第一课”———这是个有益提醒,并且很有现实意义。因为在平时,尽管很多健全人并不缺乏一颗关爱残疾人的心,但说实话,许多人并不知道以怎样的方式与他们相处才是真正的关爱。
    比如,当在路上碰到一位遇到路障的盲人时,往往会有好心人走上前去,一把拽住他的手,或者大声问话;再比如,当看到一位坐轮椅的肢残者费力行进时,有人可能会出于下意识的关心,不加以询问,上前就推搬轮椅。
    殊不知,对于残疾人来讲,上述行为常常会让他们感到紧张和不安,甚至自尊心受到伤害。因为,当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的时候,健全人生硬的帮助对他们的能力很可能构成一种怀疑和否定,甚至会被认为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施舍。所以,我们得从“尊重”这第一课补起。正确的做法是:想要帮助盲人时,切忌大声说话,先对他拍拍手,然后轻声询问能给他什么帮助。领路时不要紧拽盲人的手,而要让他们把手搭在你的肩上;帮助肢残者时,应该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再伸援手。简言之,帮助残疾人,“一看、二问、三听、四助”是个原则。
    事实上,残疾朋友并非不需要帮助,只是,他们所乐于接受的,不是那种强加于他们身上的帮助,不是过度的热情和居高临下的同情,而是适度的、辅助式的帮助。更确切地说,是那种让他们感到有自尊的帮助和支持。
    “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行;我们不需要怜悯和同情,只需要平等和尊重”;“我们只是一些能力受到挑战的人”———这是许多残疾人的心声,表明了残疾人的自强与自尊。
    某种程度上说,残疾人对自尊的渴望比健全人尤甚,他们的自尊更需要得到细心的呵护。所以,如果一位盲人或肢残者摔倒在地,情急之下的好心人上前搀扶而被他们不领情地甩开手时,我们应抱以充分的理解,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好心没好报,反而应该对他们的自信表示赞赏。
    与残疾人的交往,健全人要学会从尊重开始,学会体味他们的所思所想,学会对他们能力的肯定和鼓励。


上一篇:科技奥运背后的自主创新   下一篇: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