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科技创新奏响科学发展主旋律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8-28 (阅读次数:


沈志强
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年科技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高级专家库专家
山东省十佳中青年科技专家
山东省十佳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山东省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山东省注册咨询专家
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

 

 

沈志强
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年科技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高级专家库专家
山东省十佳中青年科技专家
山东省十佳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山东省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山东省注册咨询专家
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

  具有划时代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已跨过了30个春秋。30年来,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高歌猛进,奏响了时代的主旋律,使我国在政治、经济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改革使神州大地万物竞荣,生机盎然,同时也造就了大批勇于开拓,大胆改革,勇于创新,鹰扬搏击,功绩卓著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时代英杰。他们是30年改革开放最好的见证。总结、宣传他们闪光的经历、成功经验和不凡业绩,就是对改革开放30年最好的纪念,最美的颂扬。为此,改版后的人民网滨州视窗特别推出“30年回眸”专栏,并首先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院长、书记沈志强研究员——


  记 者: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知道您是1986年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到当年经济比较落后的滨州。可以说您执著科研、艰苦奋斗的经历,就是30年改革开放最好的见证。我们还注意到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您有一句至理名言:欠发达地区要想赶超先进地区必须“超近道”。这条近道应该说就是科技创新,科学发展。请您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敢于解放思想 勇于改革创新

  沈院长:1986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当时的山东省惠民地区畜牧兽医研究所。一个年轻学生刚踏上社会,一切都是未知数,对一切都充满幻想。但我们遇上了好形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给我们插上了在科研领域翱翔的翅膀。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比较僵化,计划经济体制也束缚着人们的手脚,正是在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我和全院同志敢于解放思想,勇于科研创新,走上了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

  当年我和同事们克服了科研设施异常简陋,试验经费严重不足的重重困难,历时八年,终于在1993年成功研制了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技术鉴定认为,该新型疫苗具有安全可靠、减少应激、不影响产蛋、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属国内外首创,居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获中国发明专利证书,国家级新产品证书和国家级新兽药证书;1995年该疫苗荣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98年获农业部批准文号,进入产业化生产,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推广到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控制危害严重的禽霍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该疫苗已从单联苗发展到二联、三联、多价苗,从鸡用疫苗发展到鸭、鹅、兔、猪、特种动物用疫苗等70余种绿色环保型畜禽用蜂胶疫苗系列产品,有关成果被及时收录到多门学科的大学统编教材中,成果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为全院科研创新、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998年春,我刚过30而立之年,滨州地委压担子让我担任畜牧兽医研究所书记、所长。我和一班人进一步确立了以“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科技创新、产业报国”的办院宗旨,提出了“科研创新立院、人才高地强院、科技产业富院、管理体制兴院”的发展思路,全体员工以超前的胆略和意识,全新的科技创新理念投入到各项改革和科研工作中,使全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目前,我们的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全省乃至全国兽医发展主要领域,设有人兽共患病、食品科技与安全、兽医生物制品、动物保健品、动物医学、动物营养、动物生产七个研究室和一个预防兽医学与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编辑发行《水禽世界》、《畜牧兽医科技通讯》和《沈氏科技》等科技期刊。形成了以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竞争前技术研究、公益关键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为特色的区域性非营利性公益科研机构。如今,我院已发展成为专业学科较齐全,研究水平较高;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总体布局趋于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能够承担各类科研开发任务的综合性畜牧兽医科学研究开发机构,优势学科已基本成为全国性科研、开发和咨询中心。

  十几年来,我院科研成果累累,创新人才倍出,在山东乃至全国影响巨大。据不完全统计,“八五”以来,我院共发表论文译文600多篇,其中有30多篇被联合国粮农组织Arigs、美国、英国等国外权威刊物收录;主编参编学术专著20余部;承担国家、部、省、市课题80多项,获国家省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50多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15项;获中国发明专利1项;获疫苗国家级新兽药证书和农业部疫苗产品批准文号1项;研究成果颁布为国家和省标准50余项;选育出来国家级保护良种渤海黑牛、山东省地方保护良种洼地绵羊和鲁北白山羊;研制出100多种科研新产品,50多种科研新产品获得批准文号;2项居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成果示范推广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作为一个地方区域科研院所,我院始终未敢忘记肩负在自己身上的重大使命,在布氏杆菌病防治与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绿色环保疫苗研究、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动物保健品研究、地方良种选育、动物营养与饲料生产、胚胎移植技术、畜产品科技与安全、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我们院在主要领域相继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创新与转化平台,数量和水平居全国市级畜牧兽医科研机构前列。目前,设有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科技成果推广中心、1个省转基因生物试验基地、1个市重点实验室和鲁北兽医诊断中心、家畜胚胎移植研究中心、畜禽良种研究推广中心等创新与转化平台。科研设施建筑面积6000多平米,仪器设备500多万元,图书资料5万册(卷)。

  我院通过增挂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滨州分院的牌子,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共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重点开放实验室,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十几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面向海内外广泛招聘高层次人才等措施,初步形成了结构比较合理、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一支年轻的科技创新人才群体。

  我院现拥有研究员8名,副研究员6名;国外留学博士2名,博士、硕士30多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名。3名科研人员为省劳模或享受省劳模待遇。2名员工获市劳模称号。聘请了3位院士为研究院高级顾问,20多位专家为客座研究员。

  十几年来,我们坚持一手抓科研创新,一手抓机制改革,重点推进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全员聘任制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优化了科研资源,稳定了创新队伍。确立了“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人才战略。先后制定了《高层次人才津贴实施办法》等政策,设立科研项目立项将和技术引进奖,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比利时、爱尔兰、韩国、新西兰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全院科学发展水平和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与地方政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概括来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坚定地迈了三大步,跨过了三个阶段。1998-2003年是转变观念穷则思变的科技转化求生存阶段;2004-2006年是解放思想、奋起追赶超越的科技产业化建设谋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是研学产合作创新、科技创新与中试转化及产业一体化又好又快超越发展阶段成功步入了科技创新,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

  记 者:科技创新、科学发展,要依据国情。作为兽医兽药领域的学术领路人、博士、硕士生导师,您在实践中对中国的科学发展之路有什么认识和体会?

  坚持科研为民 成果服务人民

  沈院长:我们院今天的成功和辉煌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和生产实践的迫切需求是科研人员的强大动力和取之不尽的源泉。科研课题来自科技前沿的跟踪和人民群众对科技的需求,研究成果要在实践中检验,推广先进的科技技术和成果又会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真正实现服务于人民群众。所以,我们科研人员要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和勇于自主创新的开拓者,走科技创新,研学产相结合的产业报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十几年来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也将坚定的走下去。十几年前,三中全会精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通过畜牧养殖发家致富的热情,但许多农民养殖户不懂技术,信息不灵,尤其家禽、牛羊牲畜发生疾病或疫情出现,更是焦急万分,不知所措。我和全院员工急农民朋友所急帮群众生产所需,及时确定科研课题,进行技术创新,并结合单位优势,1998年开通了畜禽科技“110”热线。现已发展到了家禽、猪、羊、奶牛、兔等8个专业组100多条服务热线,每年都为农民减少经济损失创造经济效益达数亿元以上。

  我们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的办院宗旨是“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科技创新、产业报国”。我们积极贯彻落实十七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精神、落实滨州市委、市政府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链的战略部署,成立“市生物医药产业协会”,进一步联络推动市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发展。生物医药科技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形成了科研链、中试链、产业链有机衔接的研、学、产合作创新一体化的新格局,在为畜牧兽医行业提供优质科研成果和产品,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为社会解决了5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职工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

  我们在布氏杆菌防治、绿色环保型畜禽胶疫苗研究、动物疫病防治与动物保健品研究、地方良种选育、动物营养与饲料生产、胚胎移植技术、畜产食品科技与安全、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还于2005、2006、2007连续三年承担了市委1号文确定的重点工作之一,组织承建了投资5亿多元的绿都生物工程高科技园。目前,投资3000多万元的山东绿都安特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和投资1.2亿元的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GMP验收,取得了150多个产品批准文号;我院还帮助这两个公司建立了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该项目投产后可形成年产值5亿元以上,利税8000万元以上的生产能力。

  科研成果在实践中检验,积极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我们运用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等方法,每年无偿为农民化验诊断病畜禽3000余只(头),细菌、病毒、血清等检测10000余份,培训技术人员10000多人。开展专业知识讲座50余场,新建科技服务联系点300多处,服务网络正在延伸和完善,为农民减少经济损失、创造社会经济效益数亿元。并与有关单位联合启动了科技服务活动,制定并实施了“一十百千万”工程,即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一个市、10个县、100个畜牧兽医相关的龙头企业、1000个养殖小区和10000家养殖户进行重点科技支撑、科技支持和科技服务。

  我们利用建立示范基地、联系百场千户、科技活动周下乡等活动,把专业技术送到了农村最需要的地方去。先后在得利斯集团、山东华渤农牧科技公司、博兴华康集团、广东温氏集团、广西桂柳鸭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一些养殖小区及农业合作专业组织建立了科研推广实验基地和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千万家,为农民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记 者:科学研究无止境,科学发展无穷期,作为滨州市人大常委、科协领导人,兽医兽药研究领域的旗手,您对今后发展有何打算?

  加强自主创新 致力产业报国

  沈院长:经过近十年的科学发展,我们充分认识到科技自主创新是我院科技事业发展的后劲之所在、核心竞争力之所依、前途命运之所系,是全院的首要任务;研学产合作创新是全院产业报国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与生命;科技推广服务是全院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同时也是我院成立45周年。我们全院员工将在已取得的成绩和辉煌的基础上团结一致,承前继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要更好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市工作部署,按照把研究院建设成为科技创新中心、科技产业孵化中心、科技培训咨询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即“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奋斗目标,开拓进取,励精图治。顽强拼搏,努力提升全院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现代畜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滨州市提前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的贡献。

  
沈志强同志简历


  沈志强,男,1963年12月生,山东荣成人。汉族。1986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兽医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院长兼书记,研究员。兼任山东省畜禽蜂胶疫苗研究开发推广中心主任、山东省畜禽用蜂胶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动物检疫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科技开发与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农大、山东农大、青岛农大等多所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九届人大代表,山东省滨州市人大常委、省科协委员、滨州市科协副主席。

上一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改制企业工会工作   下一篇:北京,新征程的又一个起点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