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举国救灾:信息及时公开至关重要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5-19 (阅读次数:
  几天来,人们每天都能够从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接收到大量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即时信息。灾难场景、救灾进度、感人故事、真实细节,全方位、多角度,真实地展示给每一个关注灾情的人。
    通过媒体,人们了解了中央领导对抗震救灾的部署、关切,感受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增强了抗灾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希望;通过媒体,人们了解了灾情的严重,目睹了灾民的惨痛,激发了伸出援手,为救灾作点贡献的行动;通过媒体,人们了解了许多平凡人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不平凡,理解了刹那间发生的壮举,懂得了什么是英雄,该怎样向他们学习;通过媒体,人们看到了亲情、人性、无私、高尚、责任、职守,产生了许多平时不曾有过的思绪……前所未有的媒体传播,带给人们的已不仅仅是信息、宣传、教育,更是感动、震撼、激励。
    媒体报道抗震救灾是职责所在,但媒体人的工作收获了意外的效果:全国人民、世界各国,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行动起来了,自愿驰援,自愿献血,自愿捐款,都源自内心的感动和震撼,而这种自觉又都与媒体及时、公开的报道密切关联。“5·18”央视直播赈灾义演打动了亿万人心,现场捐款超过15亿元,就是一例。举国抗灾,自觉行动,不是简单的一纸通知、一个号召、一次会议就可以实现的,而媒体信息及时、公开的传播,却表现出了巨大的激励和鼓动作用。
    不仅如此,媒体及时、公开的信息还迅速平息了谣传,遏制了诈骗;许多记者冒险深入灾区,在第一时间发回的报道,给政府指挥抗灾提供了重要参考;媒体曾经呼吁向地震遇难者志哀,国务院很快作出决定,举国哀悼3天。
    应对突发事件,即时报道的语言、逻辑可能不似经过推敲那么华丽、严密,但它很真实,令人信服;信息、资料可能不似反复核实那么准确、完整,但它可以即时订正、补充;形式、手段可能不似精心编辑那么好看、新颖,但它很鲜活,受众能够理解乐于接受。非常时刻非常报道,及时、公开是受众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不需要那么多“讲究”。
    公共信息的及时公开是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只有让公众尽可能多地知道欲知、应知的事实,尽可能清晰地了解事实真相,才能够正确地引导舆论,稳定社会和人心。其道理很简单:公道在人心,公正在人心,人民群众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这次举国救灾的行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ebs)
   
上一篇:不学习就会被淘汰   下一篇:“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与价值导向”研讨会综述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