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清明:重要的是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4-06 (阅读次数:

  清明节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对祖先的尊崇和同归桑梓的认同感。发展到今天,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中既包含着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尊敬,也蕴含着珍惜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维护国家统一的文化基因
   

  今年清明节是国务院规定新增的第一个法定传统假日。据近日《山西日报》等媒体报道,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山西省政府联合举办了首届“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主题是“亲近自然、亲近传统、亲近英贤、亲近家人”。这一活动从文化传承、挖掘传统节日内涵等方面给了我们诸多有益启示。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惟一以节气命名的节日。山西又是清明节的发源地。相传战国时期,介子推辅佐晋文公返国后,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求之不出,遂放火以逼其下山。介子推母子被焚绵山之上。晋文公为悼念介子推而设寒食节。后来,寒食节与清明节融为一体,发展成为承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民俗节日。
  正如学者所言,清明节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对祖先的尊崇和同归桑梓的认同感。发展到今天,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中既包含着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尊敬,也蕴含着珍惜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维护国家统一的文化基因。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节日往往凝结着厚重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这些节日在很大程度上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当然,非独清明,我国还有不少民族节日都同样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山西此次活动分“忠、孝、仁、根”四个主题,其中以“孝”闻名的孝义市,与湖北孝感市、郑州孝贤镇一道,成为“二十四孝”故事的发源地。洪洞县的大槐树,一直被无数的移民奉为家族之根。
  因此,充分利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引导人们热爱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传统习俗焕发新的时代精神的重要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节日在设立之初,本没有太多的功利色彩。在后来的演进中,有的节日被“推向市场”,不知不觉地被赋予了经济的内涵。比如原本为纪念伟大的工人运动的“五一”国际劳动节,近年来却渐变成了以旅游购物为主的“黄金周”。有关部门每年对该周的客流量统计、旅游收入排行等,无疑也在暗示或助推着其经济功能。再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祈求团圆的中秋节中,粽子与月饼本是表达节日感情的载体,后来却成了某些商家大赚黑钱的工具,“天价月饼”、“金制粽子”等甚至成为行贿受贿的道具。这不能不说是节日的一种变异。
  传统节日的褪色,根子在于其文化内涵的褪色。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一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在慢慢弱化,不少传统习俗渐渐向庸俗的、充满物欲的方向变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这种人文精神失落的倾向,不能不让我们警醒。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要求。时下,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推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无疑是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的重要举措。
  我们相信,对更多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发掘,其收获的精神文化成果,将滋养我们的民族欣欣向荣、繁荣富强。(ebs)


上一篇: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业促进法的特点   下一篇:信息技术催生新兴服务业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