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某市在修建道路时遇到了一个难题:路修到一半,发现前面挡着十几株受保护的红树。是砍掉红树按照原规划修路?还是保住红树修改规划?后者需延长工期,追加上千万元投资。该市最后做出抉择:改道保护红树。对此,不少人认为市里做了件好事,值得称道。
为保护红树改道确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令人不解的是,栽树在先,修路在后,为什么在修建道路的规划中没有考虑到红树挡道的问题?如果提前考虑到这一因素,还用得着浪费上千万吗?
国家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节约从我做起,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做起。人多力量大,小溪汇洪流。应该说这种从点滴着手节约的做法,无疑是可取的。可是,仅仅做到这点就够了吗?当然不够。小处着手,还须大处着眼。必须要求我们各行各业的决策者减少决策失误——这才是节约的“大头”,也是具有战略性的“大头”。
由于机制和制度上的缺陷,许多工程项目的决策,仍然是少数人拍板说了算。正因为如此,盲目决策时有发生。于是,少说几十上百万,多则上千万,甚至上亿资金打水漂。一个决策者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和浪费,需要普通公民节约多少年月才能追回来呀?由此可见,要作好节约这篇大文章,光靠普通公民的点滴节约是不够的。决策者们在节约上的作用决不能小视。
但愿某些决策者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节约不仅需要从点滴入手,还须减少决策失误,这才是最大的节约!、
(S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