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曾繁新
近年来,随着工会组织维护职能的不断加强,工会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前不久,市总工会又开创性地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聘用工会劳动保障协管员和建立工会服务站的工作。一时间,肩负着完善工会服务体系重任的工会服务站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就此,记者日前采访了主抓此项工作的市总工会副主席曾繁新。
高屋建瓴 打造工会服务品牌
说起工会服务站的筹备,到首家服务站的顺利挂牌,市总工会副主席曾繁新可说是每个环节都亲历亲为。用他的话说就是“一定要把实事办实、办好!”
“工会服务站并非新设置的工会工作机构,而是一个工会工作平台,在这个小中见大的平台上,工会服务站支撑着工会工作全方位的服务网络,包括:辖区内职工群众提供思想、生活和生产状况调查,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生活救助、互助保障、文化教育、政策咨询、劳动争议调解等,实现着工会组织‘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和第一监督人’的职责目标。”曾繁新开宗明义,对工会服务站的作用进行了清晰的诠释。
曾繁新说:“筹建工会服务站的初衷是适应工会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打造工会工作品牌,扩大工会社会影响,增强工会服务能力的有效形式。当前,在有条件的街乡搭建工会服务站这一工会参与社会建设的工作平台,是与社区整体功能发展相衔接和提高工会服务效能的新尝试,它将有力推动以街乡和社区为基础的工会服务体系建设,并将工会维权服务载体前移,实现工会组建、维权、服务的全覆盖。”
首家工会服务站的建立工作从去年11月开始策划,到今年6月1日正式挂牌,历时半年。曾繁新说,建站工作高速高效地运作完成,得益于市总工会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部门的强力推进和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市总工会为此投入百万元启动资金,同时协调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解决了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开支以及服务站设施设备建设等难题。
以点带面 搭建工会服务平台
“金融街街道工会服务站的启动,标志着本市聘用劳动保障协管员、建立工会服务站这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可以说,金融街街道工会服务站的建立,使工会全方位服务延伸到最基层成为现实,体现了工会工作的时代性和创造性。”曾繁新这样评价金融街工会服务站的典型示范意义。他说,今年内,这样的工会服务站将建立60个,两年内达到100个。
曾繁新介绍,2005年初,聘用工会助理员工作就在我市18个区县全面铺开。首批172名工会助理员在街道辖区内开展了开展活动、维护职工权益、组建工会、收缴工会经费等方面的工作。街道工会针对不同企业积极开展小型招聘会、技能培训、婚介服务、法律咨询等具体而实用的活动,得到了企业和居民的认可。
在谈到工会服务站的文化职能时,曾繁新描述了这样一幅美好愿景:“我希望通过金融街街道工会服务站这一典型,最终在全市实现工会服务站的终极目标,那就是让基层企业职工通过工会服务站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实现和谐相处,感受幸福。”
任重道远 需要一批高素质协管员
“工会服务站能够真正承载起打造工会服务品牌的使命,可谓是任重道远。目前,培养一批懂得相关政策法规、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工会协管员已成为当前工会服务站工作的重头戏。”曾繁新说,“两年内,1000名工会劳动保障协管员将陆续走上工作岗位。工会劳动保障协管员将从失业人员中聘用。这也是市总工会进一步拓宽用人渠道,改善用人机制,规范职业标准,实现工会工作职业化、社会化的一种前瞻性的探索。”
2007年6月4日,我市首批工会劳动保障协管员开始了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先培训后上岗这是前提,培训后的考试是让他们在具体问题中进行考试,这不容易。”曾繁新说,“处理问题、解决矛盾需要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我们招收协管员中很多人有知识,有能力,又有工作经验,他们再次工作会非常珍爱这个岗位,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做好。”
(H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