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改善心智——现代管理的新课题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5-07-12 (阅读次数:

■ 企业界似乎已感觉到:在如此复杂、巨大的变局中,企业必须要有清醒的洞察力和顺应形势的应变能力,才能使企业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而不至失落。

■ 彼得·圣吉经过对认知心理学行为科学和管理学深人的研究,在大量研究成果和实践基础上,在《第五项修炼》中,给现代企业界和其他组织管理者们提出了管理学的新思路、新课题——改善心智。

■ 学习如何将我们的心智摊开,并加以检视和改善,有助于改善心中对于周围世界如何运作的固有认知;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改善组织的管理,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 人们的行动真正地受控于他的心智模式。
(以下文原文)

 

全球的数字信息化将人类带入了知识产业时代,国际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浩瀚的信息以惊人的速度被制造和传递着,人类有史以来有可能借助光纤和电脑在互联网上实现全世界的“人类共同思考”。当人类的智慧在互联网上展开时,知识发展和裂变犹如原子弹爆炸,“新”的浪潮向我们扑面而来,新发明、新技术、新创造、新思维、新点子、新机遇……而这一切正是知识经济新的增长点。运行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人类社会节奏加快,变化加剧。
   知识产业浪潮的前沿信息已经冲击到九十年代的企业界。以知识为资源,特别是以数字信息为资源的企业成了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冲到浪尖,在几年的时间内将发展百年的跨国企业远远抛在后面。微软公司、网景公司就是代表他们的佼佼者,与此同时,站在世界前列的500强企业,眨眼间就有一批消失得无影无踪。
   企业界似乎已感觉到:在如此复杂、巨大的变局中,企业必须要有清醒的洞察力和顺应形势的应变能力,才能使企业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而不至失落。
   企业界和管理学家们开始以极强的危机意识探索新的企业机制、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其宗旨便是使企业对外界的变化能感知并能及时的反应,于是,新的管理理念、理论、架构很快应运而生,将组织成学习型组织就是适应这种变化的必然,它一经提出,就成为最为人们所推崇的现代管理理念。
   在知识产业时代,管理者们发现他们遇到了挑战,他们清楚地知道:当社会形态正从权利社会向知识社会,从等级社会向网络社会过渡中;他们所管理的人已不仅是企业所需的劳动力,而是企业资源——使企业产生高效益最关键、最重要的资源。那种强迫推行,强行控制人的行为的管理模式已不再奏效。管理者的角色开始变化,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命令、强制、监督到设计愿景、引导和交流。管理者们的目标是使运转的企业像一个配合默契的球队。球队获胜的目标、球队的战略、策略、方法和战术都在球员的心里,他们能在千变万化的球场中,把他们的创造力、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个优秀的教练明白,在球场上他们的大喊大叫是完全无济于事的。球员在球场上完全只是依照他们心中所确认的方式行事,依照他们自己的心智行事。
  彼得·圣吉经过对认知心理学行为科学和管理学深人的研究,在大量研究成果和实践基础上,在《第五项修炼》中,给现代企业界和其他组织管理者们提出了管理学的新思路,新课题——改善心智。改善心智的概念首先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在管理过程中,许多好的构想往往未有机会付诸实施;好的见解无法切入运作中的政策;也许组织中有过小规模的新的尝试成果,每个人都非常满意,但始终无法全面的将成果继续推广,研究发现:这不是根源于企业目的不明、意志力不够坚强、或缺乏系统思考,而是来自“心智模式”。更确切的说,新的想法无法实施,常是因为它和人们根植心中的“真理”相抵触。严重的是这些“真理”根深蒂固,长期地控制人的行为,但人们并没有认真地考察它们是否正确,甚至难以察觉自身拥有它们,其原因在于:人们经常有许多所拥护的“真理”,这些“真理”经常重复在人们的口头上,这些真理中有的是和心智中的“真理”一致,有些却不尽然,他们心中并不相信,例如,说“事在人为”,但内心真信的却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的是“大公无私”,而内心真信的却是“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口是心非”,是我们生活中太普遍的行为方式。人们经常把“所拥护的”有意或无意地误认为就是自己内心中“所相信的”,这种模模糊糊的混乱认识使人们对心智失去了察觉,而真正控制人们行为的却是“没有察觉的根深蒂固”的心智。对它存在的无意识,或对存在的它从不发生置疑,从不去检视,也就更谈不上去改善,这正是我们行为在很多情况下不能适时改善的原因,也是新战略、新策略、新方法在团队难以推行的原因。因此,学习如何将我们的心智摊开,并加以检视和改善,有助于改善心中对于周围世界如何运作的固有认知;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改善组织的管理,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改善心智的理论和实践之所以被称作管理学“一项重大突破”,其原因是它阐明了人的行动和人的心智的关系:人的行动不是依据他声称拥护的真理,而是他自己所相信的真理,是那些存在于他自己心智中的“真理”。人们的行动真正地受控于他的心智模式。
   改善心智的理论不仅表述清楚人的行为和人的心智的关系,还进一步阐述了人的心智和人的认知的关系:人的心智还会影响人的认知。形象地说,心智模式影响人所“看见”的事物,“我们的心智影响了我们观察的结果”。确信“人性是恶”,会满眼都看见恶人,或人身上满都是恶处。千年以前,古人所云“偷斧子的故事”,确信他的邻居是偷了他斧子的人,所看到的邻居从头到脚,从说话到眼神,“真真切切”地像偷斧子的。人们是透过自己的心智去观察世界的,人们都是选择性的认知者。
   我们可将下面两个关系环节联系起来,认识一下心智的作用:

            心智——>认知——>心中
                  (影响) (影响)
                 “真理”——>行为
                      (影响)

以上的环节清晰地表明:想要我们的行为方式正确,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其实就是要我们能改善那些不再适时的心智,那些阻碍我们看见变化和那些使我们自身难以变化的心智。例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心智,会使价钱在面对变化时,感到无能为力。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当你想要获取新的进步,追求新的目标、新的憧憬时,最大的后拉力是心智中那些“认为目标无法实现的信念”。当一个团队在寻求变化时,最大的难点在于团队中存在与团队目标实现相对抗的各种“心智”。无向、无序溅开的水流是对它的生动描述,而理想的团队应象一束强劲的激光。
  《第五项修炼》提供了让团队变成一束强劲激光的方法——改善心智的方法,改善心智的途径。当我们试着通过“集体汇谈”,从悬挂“心智”、审视“心智”、推动“心智”的发展,改善心智的过程中,我们会突然体验到“团队思维”的美妙,它不仅是个体思维延伸、激活,更是创造。团队中的个体,会眼前一亮,看到自己看不到的“盲点”,看到心中从来没有察觉到的偏见,看到自己心智中不够正确和不够完善的地方,看到集体思维产生出来的高于团队中任何个体的集体智慧。个人会毫不犹豫地抛弃那种自我捍卫式的明争暗斗,沟通和协调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集体思维能力会在改善团队心智的基础上得以加强。团队集体思维能力越强,团队整体感知的能力也就越强,即获取信息越全面,获取信息的速度越快,获取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即获取知识的能力就越强,而这正是知识经济的竞争力所在,也是团队决策的速度和团队决策正确性的关键所在,是团队快速应变能力的基础。这一切正是二十一世纪企业竞争获胜的基本要素。
   知识经济的时代,人类的挑战已由面向自然转为面向自身;由研究开发自然资源到研究开发人的自身的资源:人的思维、人的智慧、人的行为、人的沟通、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又微妙的互动关系;从创造更多的机器、更多的建筑、更多的硬件到再创造人类自身,致力于人类智力和能力的更大更快的提高。我们越看清知识资源在未来世纪的作用,我们就越会将注意力朝向我们的自身,视提高自我、超越自我为自己最需要具备的心智和最需要炼就的能力,视提高团队的集体智慧为企业管理最根本的任务。所有这一切都必然要和改善心智相连。改善心智是我们对自身面临挑战的清醒。我们对人类思想和行为规律的清醒。我们不再盲目,不再停顿,不再迷茫,清醒地向更自觉、更伟大的我们努力不懈。


上一篇:学习型组织与创新刍议   下一篇:论坚持科学发展观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