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5-07-12 (阅读次数:
)
|
|
近年来,我们都不断地感受着学习在我们生活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身处在这样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惟有把12年制的学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上一次大学受益终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只能是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21世纪的时代潮流,学习已经成为知识社会每一个人生存的基础,个人生活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避免被淘汰的厄运。学会学习,坚持学习,把自己建设成为学习型个人,是每一个新世纪人的必然选择。 我深深感到,学习改变生活,学习可以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变得和谐欢畅,提高生活的品味。在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对精神生活的向往都会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学习就是工作,有什么程度的学习,就决定有什么程度的工作,学习是一种智力支持下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的过程;学习就是责任,作为一个生活在激烈竞争社会的人,学习不仅是自我提高和自我休闲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知与行必需合一,因此,我努力从几个方面入手,帮助自己规划好学习,确保自己能够坚持学习,不断进步。 第一,制订目标,学有方向。在全市创建学习型机关的浓郁氛围中,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和个人实际情况,本着扬长补短,更好地提升整体素质的原则,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学习目标,逐步加以实施。一是提升理论素养,确保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市总工会研究室的负责人,我承担着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服务的职责,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显得犹为重要。因此,我始终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学习的重点,始终高度关注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不仅反复通读全文,而且常常追根溯源,研究其出台的背景、内涵及深刻意义。二是提升学历,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我1990年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进入市总工会工作,几年来,深感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因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南京大学哲学系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又在2004年报考了江苏省委党校社会学专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向研究生学历班,并以该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开始了为期3年的研究生学习。三是提升能力,锤炼自己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我是学中文的,且思考问题偏重感性,而研究室工作的特点更需要我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为此,我有意识地加以锤炼。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分析典型案例,经常性地就某个问题与人展开辩论等方式,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四是提升水平,熟练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各项业务知识。我们部门承担着市总工会一些重大会议的文稿撰写及重大课题的调研任务,内容涉及各个重要部门的业务。因此,我平时十分注意深入学习工会的业务知识,关心关注市总工会各项重点工作。充分利用电子网络等手段,分门别类建立各个业务部门的专门资料库,不断提高学习力,并带动部门同志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共同提高部门的工作质量。 第二,统筹安排,持之以恒。学习贵在坚持,但惰性是人的天性,时间冲突、精力不济,工作忙,孩子小,等等,我们很容易就能够找到放弃学习的理由。要想保持学习的动力、愿望和激情,除了较强的恒心和毅力以外,还必须通过对学习妥善合理的安排来加以解决。处处都是学习之所,时时都有学习之机。我比较多地利用电子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模式,比如,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正常情况下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利用这段时间浏览国内所有工会系统的网站以及工人日报网站,及时了解信息,积累资料,并将好的信息提供给领导和其他业务部门。另外,每周我都必须送孩子上两个辅导班,我就经常利用孩子上课的空挡,带上书本,在学校附近的小店、银行找一张椅子就能成为学习的课堂。在不知不觉中,在点点滴滴中,实现了学习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第三,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我始终认为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必须将自己的所学所悟在实际工作中融会贯通,努力为市总工会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出台当好参谋。在我的研究生学习课程中,大量的社会学知识、理论与我们的工会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边学边用。在部门管理工作中,在给市总领导的决策参谋中,都尝试着灵活运用这些成果,使工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另外,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使我的工作效率成倍提高;坚持不懈的英语学习,帮助我可以步入一个崭新的世界;学会驾驶技术,也使我观察社会的视野大大拓宽。我利用自己的所学,给市总工会机关同志进行关于调查研究的讲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他人分享,更好地促进了我的工作。学用结合,也进一步巩固提高了学习效果。 第四,保持热情,营造氛围。始终保持对未来的一种危机感、使命感,对于坚持学习固然重要,但我认为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唤醒内心的学习愿望,才是我们学习的根本动力。我也很难做到对学习始终充满兴趣,也常常出现疲惫、厌倦的情绪。为此,我十分注意在单位、家庭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自己弥漫在学习的空气中,使这种氛围反过来促进自己坚持继续学习。在单位,我们部门就是一个学习团队,我虽是部门领导,但与同事也是学习伙伴,我们制定部门目标,也各自有着自我实现的个人目标。大家经常在一起学习、讨论,甚至是辩论,各抒己见,相互启迪,最后大家收获良多;在家中,我们全家一起学习,特别是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我和孩子常常是一起考试比成绩,一起欣赏文学作品,一起探讨家国大事,我被孩子称为爱钻研的妈妈。这些都使我非常快乐,使我的工作和生活富有变化、充满生机,也使我觉得学习充满了乐趣。 没有学习就没有未来,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时期,只有真正把学习当成生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城市,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能因为拥有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强大的竞争能力而巍然屹立,永不落伍。
|
上一篇:企业文化建设的十大前沿理念 下一篇:论儒家管理思想及其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 |
|
[ 收藏]
[ 推荐]
[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