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创建学习型组织已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越来越多的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加入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潮流之中。但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中国目前创建学习型组织还存在许多令人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创建单位,造了一些声势却缺乏实质性内容;有的搞了多年,未见明显成效;有的前紧后松,虎头蛇尾;有的照抄照搬别人的做法,缺乏特色;有的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心里也有困惑,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干;有的甚至将学习型组织肤浅化、庸俗化。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同致力于学习型组织研究的三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对话。
记者:叶教授,您一直致力于学习型组织中国化研究,经常提出一些独到见解,您是如何看待创建学习型组织这项活动?
叶延红(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教授、学习型组织首席专家):启动中国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进程是党和国家的科学决策和战略部署,每个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使命感的华夏子孙都会感到振奋和鼓舞。那些积极投身于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单位背后都有一群富有理想追求、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接受新思想和新理念的有志之士,他们的追求、探索和试验都令人尊敬。但是综观全国各地学习型组织创建情况,我们在欣慰之余常有隐忧,振奋之余伴有思考,目前许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单位无论认识与实践,现状与发展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虽然这是追求中的困惑、前进中的问题。这些问题用一个大家易于理解的概念表达,就是中国目前学习型组织创建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
记者:“初级阶段”在这里是不是指基础差、底子薄,正处于中国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的起始阶段?这种定位性的判断,对评估目前中国创建学习型组织有何意义?
傅宗科(北京学习型组织管理培训中心主任):中国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处于起始阶段,其实世界创建学习型组织也处于起始阶段的水平。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人员素质和管理基础较差,一些人的观念落后的国情条件下,追求连发达国家的管理者都向往的理想的未来成功的组织发展模式——学习型组织,很难避免出现囫囵吞枣、照抄照搬和缺乏特色、缺乏实效的问题,甚至是滑稽可笑的事情,这一点都不奇怪。正像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处在幼年时期一样,随着时间的转移,主体的成长,认识的成熟,这些现象就会消失。问题是我们如何跨出“幼年期”。
记者:那么,您认为中国目前创建学习型组织难以向深入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傅宗科: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新视野;二是缺乏新思路。由于缺乏新视野,往往自我感觉良好;由于缺乏新思路,对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心里没有底。
记者:蒋教授经常指导基层单位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请您结合创建实际,分析一下,一些单位为什么会产生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
蒋仁勇(河南省委党校学习型政党课题组组长):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往往与视野狭窄有关。据我所知,一些创建单位感到他们的起点水平很高,他们学的是当代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享有巨大声誉的五项修炼理论;听的是国内最有名气的解释五项修炼专家的报告或者看的是他们的录像、书籍;学的是专家推介的中国创建典范;借鉴了报刊上一切可以借鉴的概念、理念和做法;感到自己已经代表了当今中国学习型组织创建的最高或较高水平,实际上这是一种偏狭的认识,正是这种偏狭的认识使许多学习型组织的创建陷入困境与僵局。
记者:这么说,我们在创建学习型组织寻求思想借鉴与理论来源时,不能局限于五项修炼的理论,还要关注别的研究成果?
蒋仁勇:是的,五项修炼理论虽然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理论之一,是必学的理论,但不是惟一的理论,也不是最前沿的成果。五项修炼问世之后,国际学术界出版了许多研究卓越优秀企业的论著,如《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执行》、《执行力》,都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卓越、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这些卓越的或从优秀到卓越的企业,实际上都是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我还想提请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同志们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学习要有新要求、新视野。二是创建学习型组织要有新思路、新方法。世界上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始终是把学习与组织成长和发展以及绩效的提高连在一起的,是善于把学习嵌入组织操作系统中的,而不是孤立讲学习、搞创建的。
记者:我从蒋教授的思路中得到很大启发。
叶延红:我也很赞同蒋教授的说法,这里我想还应弄清两种思路的关系。
第一,以五项修炼理念为指导的学习型组织创建理论是中外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影响较大的思路,对于人们认识和创建学习型组织贡献很大,应当将这个理论看成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性理论。第二,我们提出的思路是前进的发展的思路,是开放的系统思维。如果说从《第五项修炼》传入中国到现在是中国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第一阶段的话,那么从现在起应当进入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的特征是引进接受五项修炼的理念,并尝试将其化为组织的管理实践。第二阶段的特征则应以大海般的胸怀和敏锐的意识去吸纳更多、更先进、更实用的理念与方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成果,以缩短中国的各种组织与世界上卓越的组织的差距。因此,两种创建思维与思路是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关系,大可不必将其对立起来。
记者:以上提出的学习型组织创建的新思维、新思路,不少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单位可能还没有领悟到,大多还沉浸在如何学好五项修炼及相关的认识与思路之中,怎么才能使他们从这种思维模式中走出来?
蒋仁勇:我认为,已经和正在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单位,目前应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真正的学习型组织有哪些重要特征?是不是结构扁平化、组织咨询化、系统开放化的组织就是学习型组织?是不是在组织结构上扁平、网络化,在学习上强调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所有层次学习、产生变革的学习,或在个人反思、反馈、共享、互动基础上学习的组织就是学习型组织?是不是进行了五项修炼的组织就是学习型组织?我认为除了上述特征外,学习型组织还有以下重要特征:具有追求卓越的战略目标;具有守恒与创新相结合的理念;具有学习型和执行型相结合的文化;具有选用培养优秀人才的机制;能够持续变革、持续创造;善于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学习。而要具备这种特征,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单位必须要有新的创建思维。
第二个问题:执行力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特征,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要素。一个组织如果缺乏执行能力,再好的战略目标,再好的学习型组织创建目标都难以落实。学习研究吸纳执行力理念可以弥补我们过去对学习型组织特征认识的不足,有利于解决学习型组织创建“落地”、操作性、实效性问题;有利于克服学习型组织创建与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计划“两张皮”问题。
第三个问题:如何提高我国学习型组织创建的执行力。目前,我国学习型组织创建普遍面临着如何深入的问题,普遍存在着执行力较弱的问题。为此,我们建议:各种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单位要高度重视提高学习型组织的执行力问题;要把提高学习型组织学习力和执行力相结合;要把研究学习型组织理论与研究执行力理论相结合;把构建学习型文化与执行型文化相结合;把造就学习型人与造就会执行的人相结合;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与人员流程相结合;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与运营流程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