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学习型组织中的知识转移过程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6-06-18 (阅读次数:

    从长期来看,知识对于组织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公司一项重要资产,甚至比资金、市场更为重要。知识是学习型组织的"粮食",是推动组织成长的力量,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它既可以帮助员工提高能力,增加技巧,以改善产品与服务;又有助于组织改进组织结构,改善组织系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知识角度来看,组织学习包括五个环节:(1)获取知识;(2)知识传播和解释;(3)赋义;(4)记忆(或存储);(5)信息使用。在每个过程与环节上,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从知识流动的角度来探讨组织学习的障碍因素有助于人们在设计组织信息流动渠道时扬长避短。

知识在组织内广泛传播对于促进组织学习是大有裨益的。休伯(Huber)认为,信息的广泛传播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础。坎特雷(Cantley)则明确地说:哪儿有信息流动,哪儿就有学习的可能。但信息又具有多义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或同一个数据的理解可能千差万别。因此,信息的传播与解释、沟通是知识流动的两个重要方面。

    在《企业联盟新战略》(The Knowledge Link: How Firms Compete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s)一书中,小巴达若克(Joseph L. Badaracco, Jr.)谈到了知识的移动。他认为,知识要快速移动,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一、它必须是明确及成套(in packages)的;二、某一个人或集团能够开启、了解并且有能力吸收这些知识;三、这些人或集团必须有足够的动机去做上述事情;四、没有任何障碍阻止他们这样做。

知识并不是单元化的东西,有具体的和抽象的;专业性很强的和通俗的;有科学、历史、文化、艺术等形态,可谓纷繁复杂,要想对其分类是相当不容易的。但可以将其粗略地分为两大类: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指的是有一定的存在形式和固定的载体,可以明确地表达或描述出来;而隐性知识存在于个人、团体的特殊关系之中,或存在于特定的规范、态度、信息流程以及决策方式之中(如丰田汽车生产方式),也有可能存在于企业之外(如丰田汽车生产供应网络)或企业之间(如日本企业集团),它没有独立的载体。因此,隐性知识较之于显性知识更难为外人理解掌握。

根据日本学者Ikujiro Nonaka的理论,知识创造的过程分为如下四种:

-------------------------------
| 隐性知识 | 显性知识
---------+----------+----------
隐性知识 | 共同化 | 外化
---------+----------+----------
显性知识 | 内化 | 组合
-------------------------------

每一种转化对于企业组织学习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他同时认为,适合组织知市场创造的情境有五种:


意图——组织要想达成目的的企图心;

自主权——员工要有自主行动的权力;

波动和创造性混沌;

重复;

必备的多样才能;

而组织创造知识的过程包括如下五个阶段:

分享隐形知识;

创造观念;

证明观念的适当性;

建立原型(archetype)

跨层次的知识拓展;


上一篇:从学习型组织的修炼到基业长青   下一篇:张明正:从「学习型组织」到「自觉的组织」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