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科学发展 共创和谐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1-09 (阅读次数:
        2006年已经汇入历史的长河。来不及拂去身上的尘埃,我们把目光投向远方,相约新的美丽,踏上2007年的征程。

  正确地总结昨天,才能科学地把握今天、更好地创造明天。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现实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更需要我们注重总结过去,精心谋划未来。辞旧迎新之际,虽然我们无暇停下前行的脚步,却应该给思考留下一些空间,想想2006年留下了什么?2007年又新在哪里?

  把实践进程与理论发展联系起来,把国家大局与个体感受联系起来,把时代要求与人民愿望联系起来,我们回望2006年、瞻望2007年,一个鲜明的主题就会凸显出来,这就是:科学发展、共创和谐。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许许多多的数据和事例表明,我们在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势头进一步趋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有所突破,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继续上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实践的不断推进,深化了我们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解。我们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又好又快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这些理论上的收获,对于我们明确今后的前进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记得几年前新世纪刚刚到来的时候,国外有人抛出一种论调——“中国崩溃论”,企图混淆视听,唱衰中国。然而,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在科学发展、共创和谐中不断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2006年连同过去几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带来这样的启示:在新世纪,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致力于社会和谐。

  2007年,我们党要召开十七大,这将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综观全局,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依然是我们的最大任务。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唱响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的主旋律,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此,需要把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把机遇与挑战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认识实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实现科学发展中促进社会和谐,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实现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共创和谐,是伟大的事业,也是艰巨的事业。历史不会因愿望而改变,只会因行动而改变。历史的人干历史的事。我们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就应该坚定不移地沿着它走下去。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发前进,我们就能在新的一年里创造新的辉煌、收获新的希望。

(yx)


上一篇: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下一篇:如何理解“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