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不读书何以建设学习型社会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6-10-24 (阅读次数:

   
       尽管现在高科技发达,各种新的媒体和通讯工具、特别是电子化、数字化的媒体飞速发展,比如互联网、手机等,但是我总以为最主要的学习途径仍然是读纸质书,特别是对于非专业的研究人员和青年学生而言是这样,因为毕竟最有代表性的人类知识仍然是通过纸质图书传播和承载的。令人遗憾的是,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人们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报纸上经常有这样的调查报告:中国大众的人均读书时间正在呈现减少趋势,与此同时,上网、玩游戏和收发手机短信的时间以几何级数疯狂增长。

    本人2002年以来曾两度赴美。有一种对比颇为强烈,因而也颇难忘记,这就是:美国人热衷看书,中国人热衷看短信。我在美国时,无论是坐飞机还是坐火车、汽车、地铁,总是看到大量美国人在那里看书,很多书还是很旧的,泛着黄色。从他们的外表判断,大多数不是专业的知识分子或学者。对比之下,如果你在中国大陆,特别是城市中的无论什么地方游走,看到的却是全民读手机短信的滑稽印象:火车、汽车、电影院、会场、大街,乃至课堂,读手机短信几乎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景观。坐飞机的时候虽然不得已读不了短信,但是一旦飞机着落,还没有等停稳,就有大量乘客急不可耐地拿出手机开始收发短信。从电影院出来时,总是有那么多人拿着手机边走边看,煞是有趣。特别是在开会、看电影乃至上课的时候也有大量的人收发短信,令人对中国社会的公德建设不敢乐观。

    要说中国的手机市场开发并不早,但是后来的发展速度惊人。据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手机销售市场,手机数量也已跃居世界第一。更有报道,中国手机市场的特点还有:手机的更新换代频率高,一人拥有多部手机的比例高,奢侈型手机的销售量大。大量中国人,特别是城市青年人,热衷于拥有多部手机和频繁地更换手机。这不是出于什么实际的交往需要,更多地是出于赶时髦、比奢侈、爱面子,生怕自己的手机款式落后被人笑话拿不出手(相比之下我认识的一些美国教授们往往带着很古旧笨重的手机,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手机,对奢侈型的手机没有兴趣,更不会像中国的同行那样熟练频繁地过“信生活”)。

    玩游戏也好,读手机短信也好,大约与学习是关系不大的。这点我估计人们没有多少疑问。只有上网好像要复杂一些。我不否定上网的人中有不少是为了学习(广义)的目的,比如获得一些对于人生、社会、事业有用的知识,了解国内国际大事。但是同时我也看到大量的报道,说上网族的主体是年轻人,他们上网时更多地是和别人聊天或玩游戏。那些因为玩游戏而离家出走、逃课旷课乃至酿出命案的事件也时有披露,由此我更确信:通过上网学习者的比例一定低得可怜。

    中国离开学习型社会的距离还很大。学习型社会当然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建设完善各种形式的图书馆,特别是社区图书馆(这一点中国做得远远不够,比美国差很远),但是如果社会风气不扭转过来,再多的图书馆再多的图书也是白搭,不过是文化“政绩”和摆设而已。

    (2006年9月25日《文汇报》陶东风)
(SL)
 
 
 


上一篇:切实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   下一篇:我国成人文盲高达1亿 扫盲任务任重道远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