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作的述评(三) |
来源:工人日报版次:二 作者: 发布时间:2006-08-27 (阅读次数:
)
|
|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要构建和谐企业,劳资双方就必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推进劳动关系调节方式契约化和规范方式法制化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证。 制定规范,“创建”活动有章可循 江苏省非公企业发展迅猛,私营企业已达50多万家,位居全国首位。江苏省1002万工会会员中,有800万人在非公企业就业。2002年5月,江苏省总工会同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等7部门联合制定了《江苏省企业职工民主管理指导意见》,为各类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提供了依据。随后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意见》,对非公企业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提出明确要求,省总下发了《关于加强非公企事业职代会制度建设的意见》。非公企业普遍推行厂务公开使职工法律地位得到尊重,民主权利得到落实,经济利益得到保障,从而激发了与企业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的内在积极性。 据四川省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工会都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机构,制定活动实施意见,并从制度源头入手,坚持在企业中建立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健康安全卫生制度等。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化、契约化社会。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应坚持建立现代企业用工制度,将劳动关系法制化、契约化,从根本上规范企业和职工的行为,从而实现和谐。 标准量化,“创建”活动焕发生机 镇江市总在“创建”活动中制定了10大类28条考评细则,把创建内容和标准尽可能地细化、量化,增强“创建”活动的可操作性;并设置了六项一票否决条件,增强“创建”活动的严肃性。 镇江市1560家企业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参与面达60%。一年来,镇江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19800多元,同比增长14.4%,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9.67%,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缴纳率达99.18%。 威海市总制定“创建”活动的三年规划,确定到2008年要达到建会企业总数的75%。威海市还把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纳入市委年终考核体系,把创建工作细化为8条10分,确定了各区(市)委的工作目标及标准,加强督促检查。企业对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8条标准进行整改,解决职工最关心的问题。 威海工友集团过去长期用工不规范,3000多名职工竟有6种身份,收入分配五花八门,职工无心久留。“创建”活动开展以来,集团统一职工身份,与750名镇办工身份的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拿出1700多万元为职工缴纳“五金”,职工安心工作,当月产量和效益都有所提高。 威海市总主席李凤俊说,“创建”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及量化标准的制定,确保了“创建”活动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从而使活动能够深入、持久地开展。 激励机制,职工企业互利共赢 有评选就应该有激励、有约束。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创建效果。河南省在开展“创建”活动中,各市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活动考核表彰细则。其中,洛阳、漯河、信阳、安阳等市被评为市级以上和谐企业的单位,在企业参评“五一劳动奖状”,企业法人参评“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优秀企业家”,企业工会开展“模范职工之家”等各种评先活动中,同等条件可优先推荐。 辽宁省制定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诚信等级(暂行)评价标准》分为三个级别:A级、AA级、AAA级,等级越高标准越严。辽宁省劳动厅规定凡取得A级以上评价的企业,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在年检时给予优惠政策;省总工会明确对取得AA级以上的企业,在评选市级以上劳模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三方还联合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诚信等级评价制度》,将评比正式纳入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并举行了AAA级诚信单位的授匾仪式。评出的A级、AA级、AAA级企业均授予“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 激励机制是对和谐企业的表彰奖励,同时也为企业在今后经营、竞争和发展中打造的一个重要品牌,为企业增加的一笔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是实现职工和企业互利共赢的必要条件。 (YT)
|
上一篇:关于推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作的述评(二) 下一篇:世界10位管理大师及其思想 |
|
[ 收藏]
[ 推荐]
[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